也应该“触摸活着” 胡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应该“触摸活着” 胡适

也应该“触摸活着” 胡适   我们应该回首思忖:鲁迅这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铭记,但胡适也不能遗忘,也该重视。   一、台湾的青年“不解鲁迅”,大陆的青年“不解胡适”,或者说,大陆和台湾的青年分别不能了解“真正的”鲁迅和胡适   鲁迅22岁的曾孙女周瑾馨亮相台湾某综艺节目,答问时坦陈对鲁迅的书“读得不多”,即“不解鲁迅”。这个消息2006年在媒体传开后,立即引起了纷纷议论。对此,我却想到另一话题:假定胡适有曾孙女在大陆,如果在大陆有人问她读过曾祖父多少作品,或问胡适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会怎样回答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改革开放,胡适的作品在大陆发行不多,书店鲜见,教材中更是少有。偶尔在文章中看到“胡适”二字,差不多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改革开放后,胡适的作品逐步发行,形象也有好转,但还是不能完全算“正面人物”。可以说,胡适的曾孙女如果在大陆长大,不说她没有在课本上接触过胡适,就是在家里“藏”书中读了胡适,兴许也会和周瑾馨一样地回答“不解胡适”。   周瑾馨多数时间是在台湾接受教育,而台湾对于鲁迅的作品及宣传远远不及大陆重视和普及。如果周瑾馨是在大陆读完小学、中学、大学,那么,即便她读鲁迅的作品再少,也可以联想课本中几篇鲁迅代表作或对作者的生平介绍,甚至可以“搬”出毛泽东评价鲁迅的几个“最”字,作出骄傲的回答。   二、鲁迅之子周海婴要写《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   在大陆,鲁迅被誉为“民族的脊梁”,然而,鲁迅之子周海婴却在“2006年5月‘上海书展’”的演讲中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间里,鲁迅受到了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别重视,鲁迅的革命性开始逾越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别的强调……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也把这个特别‘革命化’了的鲁迅形象以知识普及的形式传播给了一代代中国人。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鲁迅形象也还保留着浓厚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个‘意识形态化’了的鲁迅体现更多的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价值,而他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则被大大地简化了。”   基于此,周海婴说:“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名为《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真实地活在21世纪青年人的心中,让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鲁迅在大陆“保留着浓厚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则被大大地简化了”,胡适又何尝不是!   我非研究胡适的专家学者,但因为写作长篇作品《胡适的谦和雅量》之故,接触了能够收集到的关于胡适的资料。虽然此书写“成”了,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但觉得意犹未尽。周瑾馨和其祖父周海婴的言论,点燃了我写作这篇文章的激情。我不想介绍胡适的“谦和雅量”,只想套用周海婴的话撰文:能否去掉“‘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上,客观地对待胡适。   三、毛泽东1957年2月16日在颐年堂讲话时说:“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中国的启蒙起了作用”   如果说毛泽东讲的“启蒙”仅指胡适“文化价值”,如果如今还是有人贬斥胡适不能享受如此殊荣,那么,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的一次“应试”可作沿袭。   唐德刚在哥伦比亚求学、考一道“口试题”时,有位美国教授问他:“林肯是不是奴隶解放者?”唐德刚觉得这个提问心怀叵测。因为如果回答是,“考官”可说在林肯之前就已经有人呼吁“解放黑奴”;如果说不是,教授就会说是。唐德刚灵机一动,反问道:“请问美国史上有没有一个所谓‘奴隶解放者’?”当教授按照思维定势回答“有”后,唐德刚乘势紧答:“那么,谁能够比林肯更够资格呢?”   在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用白话写诗方面,胡适首开先河。如果有人存疑,也可以用“胡适是不是‘旗手’或‘主将’”设问,以“有谁能够比胡适更够资格”作答!   胡适倡导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证历史及前人的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代学人。他考证严谨,下笔小心,知识界众所周知。   1925年,胡适发表《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1926年赴英国参加庚款咨询委员会会议时,专门到伦敦和巴黎查阅我国流失海外的敦煌禅宗史料。回国后,他先后撰写了《菩提达摩考》、《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等论著,1930年又整理出版了《神会和尚遗集》。胡适在“禅”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非凡的成绩。   胡适指出:“几千年的传记文章,不失于谀颂,便失于诋毁。”为了“纠偏”,他身体力行。他所写的《李超传》、《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等篇,文字平易,朴实无华。他写的传记,既能尊重历史,又能高出一般境界,对我国的传记文学影响很大。   晚清以前,研究小说不算做学问。把小说当成“学术主体”来研究,也是胡适倡导的。为了推进白话文运动,胡适将几部影响较大的传统白话小说列于中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