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剧到舞剧《白毛女》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歌剧到舞剧《白毛女》变迁

从歌剧到舞剧《白毛女》变迁   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白毛女》那样,在歌剧、电影、京剧、舞剧方面均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不同艺术形式的《白毛女》作品都凝聚了各自领域最优秀的创作者的心血。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上演,为后来这出戏的电影、京剧及舞剧版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      歌剧《白毛女》最初取材于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这个故事从20世纪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一带流行。1943年,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为抗战服务。他们发现有些地方晚上的斗争大会常常冷冷清清,一了解,才发现原来村民们晚上都去奶奶庙给“白毛仙姑”进贡去了。当时关于“白毛仙姑”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的说她是个受到地主迫害而只身逃入深山的少女,由于长期过着缺少阳光和盐的生活,致使全身毛发皆白;还有的说她是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一切祸福的神仙。为了把村民们从奶奶庙拉回来,战地服务团的诗人、编剧邵子南便结合“白毛仙姑”的传说,编了一个以“破除迷信,发动群众”为主题的民间传奇故事,这就是《白毛女》的雏形。   1945年,战地服务团回到延安,当时党的七大召开在即,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看了邵子南写的本子后很感兴趣,决定对这个故事主题加以提炼,创作一部以“白毛仙姑”为题材的大型舞台剧,作为鲁艺向七大献礼的作品。当时曾有人认为那是个神鬼故事,没有思想意义,不值得改编。但周扬等人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个故事虽然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但却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反映了阶级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以及广大农民与邪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扬的指导下,鲁艺专门成立了舞台剧《白毛仙姑》创作班子,由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总负责。创作班子从导演、演员到舞美、服装、化妆等成员都是由周扬和张庚亲自点将,几乎汇集了延安文艺界大部精英。其中包括编剧邵子南,导演王滨、王大化、舒强,作曲马可、张鲁、瞿维、向隅、李焕之等。   班子搭起来后,邵子南在他原作的基础上很快就写出了演出本。马可等几位曲作者也在很短时间内按照剧本赋予的戏曲形式,以秦腔为基调为剧本配了曲。但试排效果却并不理想,周扬看后很不满意,认为无论从立意、艺术形式还是从表演格调上看,《白毛仙姑》都缺乏新意,没有走出旧剧的窠臼。他对剧组强调:要赋予新歌剧以新的主题,体现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张庚根据周扬的意见,对创作人员进行了调整,编剧也改由鲁艺文学系的贺敬之、丁毅担任,并将这出戏定为歌剧艺术形式,剧名也改为《白毛女》。   贺敬之领命后,根据周扬意见以诗人的情怀和戏剧家的表述力完成了新剧本。(丁毅创作了最后一场)新剧本对民间传奇“白毛仙姑”主题作了进一步提炼,将主题升华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为《白毛女》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对于歌剧艺术来说,最能表现它本色的是音乐。尽管马可、张鲁、瞿维、向隅和李焕之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但对歌剧创作却很陌生,即便是《茶花女》、《蝴蝶夫人》这样的经典歌剧,他们也是只闻其名,未闻其声。好在他们当时都很年轻,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个多月下来,5个年轻人竟然写出了一大堆曲子。接着又请了演员一连试唱了好几天,然而试唱的结果却令人大为失望,这些曲子中竟然没有一首能被采用。眼看“七大”召开的时间一天天临近了,剧组总负责的张庚非常着急。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白毛女》创作开始以来,反复强调这是一部歌剧,却没有强调这是一部写给中国老百姓看的民族歌剧。几个从来没有搞过洋歌剧的作曲家拼命往洋歌剧身上靠,哪有不碰钉子的道理?他于是立即把马可等5个年轻人找来说:“《白毛女》是演给中国老百姓看的,别的你们啥也不用想,你们就想着要中国老百姓爱听爱唱爱看!集中精力先把开场曲‘北风吹’谱出来,‘北风吹’一开口就应该抓住中国老百姓的心……”   张庚一席话说得大家茅塞顿开。由于他们此前一直浸润于民间艺术之中,并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了《兄妹开荒》等一批重要剧目,一旦走出创作误区,写起来也格外顺手。在创作中,他们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谱写“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来突现喜儿的不屈和复仇的心情。歌剧《白毛女》的成功,这些作曲家立了大功。   作为歌剧,对演员的选择不但戏要演得好,歌也要唱得好。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扮演者落在著名演员凌子风和陈强身上。由于原定的喜儿的扮演者林白意外怀孕,妊娠反应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