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玛乔瑞.帕洛夫《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诗人》看奥哈拉艺术人生
从玛乔瑞.帕洛夫《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诗人》看奥哈拉艺术人生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和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对纽约派诗人弗兰克?奥哈拉深入细致的研究表明,奥哈拉是二战后占据重要地位的诗人和视觉艺术评论家。在其短暂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中,奥哈拉集众家之长,独树一帜,摒弃美国当时已然失去生命力的陈旧诗歌传统,将诗歌、音乐、绘画完美地融入其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诗歌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帕洛夫的著作《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的诗人》为依托,论述奥哈拉诗歌、绘画、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玛乔瑞?帕洛夫 弗兰克?奥哈拉 纽约派
《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的诗人》(Frank D’Hara:Poet Among Painters,1998)中,帕洛夫通过对美国当代诗人弗兰克?奥哈拉(Frank 0’Ham,1926―1966)已经出版的作品以及未出版的手稿――诗歌、日志、文论、信件等广泛细致的研究,将奥哈拉作为二战后具有中心地位的诗人和重要的视觉艺术批评家进行评述,并进而将他的艺术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帕洛夫的研究显示,弗兰克?奥哈拉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最有影响的纽约派(The School 0fNewYork)诗人之一。他对法国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其它当时风靡一时的诗歌流派曾产生过浓厚兴趣、并且由此而尝试过各种体裁的诗歌创作。而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开创了反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的崭新诗风,成就了诗作内在意蕴中诗歌、绘画和音乐的完美融合。本文将从奥哈拉的艺术人生、他的诗一画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作中展现的诗一画一音乐的完美融合等三个方面揭示帕洛夫《弗兰克?奥哈拉:画家中的诗人》中所描述的奥哈拉的艺术人生。
一
20世纪中叶,世界艺术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纽约,多种流派的诗作、绘画、雕塑、无调性的音乐和当代电影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美国纽约派诗人弗兰克?奥哈拉就活跃在纽约当时的文学、绘画、音乐圈里。奥哈拉诗歌研究者玛乔瑞?帕洛夫教授的研究表明,奥哈拉十分推崇英裔美籍诗人w?H?奥登(wystan Hugh Auden)的诗风,摒弃当时美国诗歌界盛行但已???渐失去活力的T?s?艾略特的诗歌传统(61)。奥哈拉将奥登定义为“使用本地语”的真正的美国诗人,认为他摒弃了艾略特诗派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拓展了诗歌理念,将现代生活中一些曾被看作是低贱卑微、不值一提的琐碎事件入诗,深入到现代生活“非唯美”的领域(61)。奥哈拉开始不断尝试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采用口语和对话形式,在语调、语气上也随意、自由,并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独到体验融入诗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帕洛夫详细考察了奥哈拉的艺术人生后得出结论:在其四十年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奥哈拉广交艺术界的朋友,积极投入诗歌创作实验,开创一代崭新诗风。成为当时诗歌、艺术界的文化先锋。
弗兰克?奥哈拉1926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卅I的巴尔的摩,后随全家搬到马萨诸塞州的格里富顿,并在那里长大成人。年少时,他曾学奏钢琴,梦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并开始诗歌创作。1944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海军服役,退役后到哈佛大学学习,并在业余时间开始即兴诗歌创作。1950年奥哈拉从哈佛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进入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并于1951年获得英语硕士学位,毕业后来到纽约。不久,他便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前台工作并开始认真创作诗歌作品。奥哈拉在艺术界非常活跃,为《艺术新闻》担任评论家,1960年担任博物馆绘画与雕塑展的副馆长。他组织展览,广交朋友,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影,听音乐会和歌剧,观看芭蕾舞,在城镇里到处参加派对,他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过诗歌、绘画及音乐,成为艺术家圈子里的文化英雄。不幸的是,1966年7月24日清晨,奥哈拉在火岛因车祸去世,享年仅四十岁。追踪诗人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奥哈拉广泛阅读,艺术功底深厚。早在大学期间,奥哈拉就是一个不知疲惫的读书狂,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在纽约,他结交了数百位文学、艺术界的朋友和情人,其中约翰?阿西布里(John Ashbery)、简?弗瑞里切(Jane Freilicher)和拉里?瑞沃斯(LarryRivers)等都和他交往频繁,在他的人生和诗歌创作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他的诗歌创作实验带来艺术的灵感。奥哈拉尝试过十四行诗、歌曲、民谣、牧歌以及挽歌等多种体裁的诗歌创作,这些诗都是在他激情萌动之下的积极实验,而纽约的城市文化则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创作氛围。奥哈拉喜欢漫步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那里有哥特式建筑的神秘、有上下班高峰期的狂乱,有互相扎堆的出租车,有西格拉姆大厦,还有阵阵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