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中隐性知识整合效应分析.docVIP

信息技术环境中隐性知识整合效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环境中隐性知识整合效应分析

信息技术环境中隐性知识整合效应分析   [摘要]讨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价值,指出除专属性和隐性程度都低的知识以外,整合其他各种类型的知识都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在知识密集型工作任务层面,分析整合隐性知识提高任务绩效的途径与过程。在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关制度的支持下,组织能够克服隐性知识整合的两难困境,通过整合专属性不同的两类隐性知识,应对知识模仿与替代威胁,产生持续性存在差异的两类竞争优势。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案例分析可验证上述观点。   [关键词]隐性知识 知识整合 信息技术 竞争优势   [分类号]G203      1 引 言      基于资源的理论研究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知识性资源比财产性资源更具战略价值,整合知识性资源是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知识整合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研究已经对知识整合过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通常认为整合隐性知识需要以解码和转移为前提。而这与资源基础理论关于隐性知识价值所在的基本观点相悖,存在着管理隐性知识的两难困境…。一些研究认为信息技术有助于破解这一困境,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隐性知识整合中的作用途径以及相关的支援制度和微观机理,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本文首先根据隐性程度、专属性两个维度进行知识分类,分析各类知识的价值以及企业管理隐性知识的困难;其次,在企业知识密集型任务层面,沿着“整合知识――提高任务绩效――形成竞争优势”的分析路径,探讨信息技术工具在整合隐性知识方面的作用,解析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的产生过程;然后,通过两个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国外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案例,讨论企业整合隐性知识、应对知识模仿与替代威胁,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验证理论分析的观点;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隐性知识的价值与整合障碍      2.1 隐性知识的价值分析   知识的隐性特质并不必然产生价值。表1从知识的隐性程度、专属性两个维度,分析知识的性质与潜在价值之间的关系。专属性反映拥有知识的组织获得该知识所产生价值的比例,组织专??知识通常内嵌于特定的设备、人员、企业文化或管理制度,这种专用性资产无法从市场上获得,不易被转移或分割。因此专属性高的隐性知识难以被模仿,即便其他企业获得这种知识,也难以产生价值。   A:隐性程度、专属性程度都很高的知识。这两种属性都是有效的隔离机制,使竞争者难以得到。整合这种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知识外溢风险很小,是潜在的持续性优势来源。   B:隐性程度高而专属性低的知识。属于“产业智慧”,产业内的竞争者也能够获得,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容易被模仿。   C:专属性高而隐性程度低的知识。竞争者即便得到这种知识,也难以在本企业中加以应用,其专属性作为隔离机制,促使竞争者搜寻替代知识。因此虽然整合这种知识能够产生竞争优势,但是当竞争者得到替代知识之后就无法持续。   D:隐性程度和专属性都低的知识。此类知识是行业性基础知识,无法产生竞争优势。   因此,除了专属性和隐性程度都低的知识以外,整合其他三种类型的知识都能够产生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整合“A”情形下的知识,有可能产生具有持续性的优势。   2.2 整合隐性知识的机制与两难困境   知识整合涵盖正式和非正式方式。本文仅分析正式整合,即在组织正式制度安排下进行的知识的整理、连接与运用。学者们将知识整合机制分为程序整合、人员交流、组织交流等7类。根据隐性知识的来源和知识所有者两个维度来划分,采用的整合机制如表2所示,其中集体隐性知识的整合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机制:   由于隐性程度高的知识存储主要以人为媒介,在缺乏信息技术工具支持的环境中,必需依靠人员交流机制才能整合,由此引发了管理隐性知识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在组织辨识出重要的隐性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知识解码和转移、增加对该知识的运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否则企业难以从这些知识中获益;但是隐性知识解码后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降低其战略价值。另一方面,由于隐性知识的粘性特质,知识所有者可能受到代理问题、竞争性激励制度的影响,不愿意失去对知识的独占权,这些知识难以被触及,导致在企业内部知识市场形成抑制知识整合的格局。   针对这一困境,一些研究认为,隐性程度适度的知识最具有战略价值。为了避免竞争对手获得知识,企业应当保持适宜的知识隐性程度,在解码和完全隐性这两个极端之间取得平衡。但是这种观点的可操作性有限,知识的何种隐性程度和复杂性是合宜的,怎样保持在既定的某种程度上,在动态环境中如何调整、整合机制如何变化等多个方面都难以选择和实施。      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隐性知识整合      3.1 任务层面的隐性知识整合产生竞争优势过程   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微观的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