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论断评析与认同
经典论断评析与认同
摘要:《封建论》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文章立论有据,驳斥有力,凸显了严谨的文法及见识。《封建论》被宋代古文家苏轼接受及被选文学家高步瀛再接受的过程中,体现了高步瀛对苏轼评析柳文经典论断的认同。
关键词:封建论;柳宗元;苏轼;高步瀛
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4-0078-03
一、柳宗元《封建论》述评
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不仅山水游记精妙绝伦,而且他的政论文也识见超群,章法严谨,立论有据,驳斥得力,佳作纷呈。他的《封建论》一文(见《唐宋文举要》卷四,以下简称“柳文”),对封建社会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即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得失优劣,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堪称时评。
首先,柳文针对“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1](P447)的论点,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盖非不欲去也,势不可也”。然后,从社会下层到上层社会,又从社会上层再到社会下层,从不同的层面,多方论证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柳文列举周王朝分封王侯,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后来造成战国七雄混战争霸的局面,最终导致周朝的衰落,乃至灭亡。
其次,历史发展至秦朝,秦始皇废分封制,改成郡县制。本来秦始皇采用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皇帝控制整个封建国家,属于社会进步的因素。但因秦王朝“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它的政策残暴,导致各地人民大起义。柳文认为,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抓住了文章的要害地方。
汉朝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君臣讨论,后来分封功臣、宗子。据史料记载,汉朝分封的诸侯国和郡邑各占国土的一半左右。柳文根据汉王朝“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地历史史实来判断,从反面论证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正确性。唐朝时期,推行中央集权的州邑制度。柳文根据唐王朝“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从正面进一步论证郡县制不能更改,要保持它的一贯性。
最后柳文以批驳当时流行的三个错误观点而作结。错误观点之一:封建制,受封者必然珍爱封地,爱惜人民,适应民俗,修其政理,更方便施行教化;而郡守、县令属于流动的官员,容易只顾指望升官晋爵,而导致短期行为。针对这一错误观点,柳文通过摆事实,析事理,进行驳斥。他指出分封制中的弊端,因为是世袭制,封主能够珍爱封地,爱惜人民的不到百分之一。进而强调唐代施行郡县制,是不可再更改的。并且提出了优化郡县制建设性意见:即应当完善兵役制度,遴选良好的地方长官,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稳定政权的目的。错误观点之二:夏朝、商朝、周朝、汉朝由于施行封建制而统治时间长久,而秦朝则因施行郡县制而国祚短促。针对这一错误观点,柳文列举三国时期的魏国和晋朝为例,从而反证出施行封建制亦有国祚短促的情况;再以唐朝施行郡县制,却“垂二百祀,大业弥坚”的历史史实,推导出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的长短与是否实施郡县制无关的结论。错误观点之三:殷商、周朝的圣王,都并不革除封建制,从而认定本来就不应当议论废除封建制的事情。针对这一错误观点,柳文分析认为,殷商、周朝的圣王,不革除封建制,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从而论证,商朝、周朝不废除封建制,“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当时的历史形势无法废除封建制。
从文章结构来看,柳文始终以“势”来论体制,强调形势和不得不如此的历史史实,以“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开头,以“非圣人之意也,势也”作结,层层推导,论证严密,首尾连贯,一气呵成,力能扛鼎。南宋文章学家真德秀评曰:“此篇间架宏阔,辩论雄俊,真可为作文之法。”评论准确到位。
二、苏轼对于柳文经典论断的评析与接受
在《封建论》一文中,柳宗元关于“封建”制的论断,堪称经典,后人无出其右者。高步瀛在选注《唐宋文举要》时,注曰:“《东坡志林?论封建》曰: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六代论》)、陆机(《五等诸侯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李百药、颜师古,其后则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1](P447)今比对高步瀛的注释与现存苏轼《东坡志林》原文,高步瀛的注释略有出入。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苏文的篇名当为《秦废封建》,而不是高步瀛注文所说的“《论封建》”;其二,高步瀛注文“其后则刘秩、杜佑、柳宗元”,而原文“其后有刘秩、杜佑、柳宗元”,亦稍有不同。大概高步瀛凭记忆注释《唐宋文举要》,故与原文稍有差异,或者现存版本与高步瀛所采用的版本略有出入,也纯属正常。
施行封建制,还是施行分封制,秦朝以降,直至中唐,历代争议颇多。作为古文大家,苏轼在评析柳宗元《封建论》一文时,把柳文放在“封建制与郡县制”论争演变史的大背景中来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