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崖壁画与周边地区构成生态之美.docVIP

花山崖壁画与周边地区构成生态之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山崖壁画与周边地区构成生态之美

花山崖壁画与周边地区构成生态之美   摘要:花山崖壁画之美辉映左江流韵之美,并与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了环境与文化的生态之美。   关键词:花山崖壁画;周边地区;生态之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55-03   花山崖壁画矗立在中国广西西南部层峦叠嶂的山水之间,一泓左江流韵,仿若天籁之音簇拥着这座壮族祖先骆越部落精心构筑的人文精神丰碑,其中许多奥秘,她的子孙数千年后,仍不能参透。于是,她以“花山之谜”的特有魅力,吸引着世界的关注,延续着民族的追寻。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自幼在明江花山边长大,朝夕晨昏眺望着花山挥洒日霞月辉。眼底心中,花山崖壁画亦是一部凝固的古老的交响乐,更是一个恢宏无比的传说。面对引以为荣、催人思索的花山崖壁画,我总想自己能为她做些什么。特别是当家乡的文化旅游部门正在为花山崖壁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感觉有责任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民族文化立碑鼓劲,为花山崖壁画“申遗”喝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即:一、花山崖壁画之美;二、周边地区形成的环境之美;三、花山崖壁画与周边地区构成的生态之美,论述我的学术观点。   一、花山崖壁画之美   花山崖壁画被许多学者誉为“崖壁上的敦煌”,一是从工程浩大来看待她的非凡和不朽,二是从祭祀内涵来诠释她的审美和价值。透过“崖壁上的敦煌”,后人可以领略一个古老民族博大的雄心和坚毅的品格,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民族不懈地追寻和大胆地创造。   (一)造型美   郑超雄研究馆员在《左江崖壁画的艺术特点》一文中这样描述“尽管左江崖壁画虚幻、神秘的画面,但却是和善的形式,画面上没有青铜饕餮、狞厉恐怖的面孔,也没有反剪双手、砍头流血的场面。人是画面的主题,说是个个乌蒙着面孔,确乎秘幻难测,但人人如此,谈不上谁在吓唬谁,也无法指责谁在制造恐怖气氛。你看男女拥抱交媾图,腆着胎儿的孕妇,长着长性器的男人,拖着长辫子的女人,与所谓具有‘权威’的正身大人一样,伴着统一的动律节奏,在起舞,在欢呼”。   这段描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花山崖壁画???造型美,更让我们看到了作画者造型时对美的追求。在性崇拜的年代,“男女拥抱交媾图”确是令人激情澎湃、热血贲张。“腆着胎儿的孕妇”确是让人看到了民族的兴旺和繁盛。而“长着长性器的男人”和“拖着长辫子的女人”则是远古壮族先人对美的崇尚和追求。   谈到花山崖壁画画面特质时,郑超雄用了“和善的形式”的字眼,让人可以揭示古人作画的主旨和意愿。特别让人兴奋的是郑超雄还进一步归纳诠释了几个大类的造型,即:性交舞、求雨舞、铜鼓舞,以及兽类、飞禽的图腾。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花山崖壁画丰富的造型,更窥见了一个古老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   (二)色彩美   张利群教授在《花山崖壁画影像身份辨析》一文中,对花山崖壁画的色彩有精彩论述。“花山崖壁画影像造型一律采用赭红色颜料,其色泽与血液的颜色相似。这固然有囿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所不得不采用的颜色原料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赭色红的象征和意味无疑是与鲜血有关,鲜血在原始先民视域中无疑又是指代生命活动和创造力的”。   这是对花山崖壁画色彩的最好诠释,“赭红色颜料”“与血液的颜色相似”“又是指代生命活动和创造力的”由表及里,由外化到内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花山崖壁画色彩单调、内蕴却很丰富的美。于是,引出了张利群温情地感叹“花山崖壁画一律使用赭红色绘图,是有极其深刻的文化意义的,表达了先民对生命力、活力的认识,充满了生机勃勃、跃动鲜活的生命意识。”   据专家分析,赭色颜料本身就是动物的“血浆”“骨膏”,植物的“胶汁”熬炼而成,除了有触目惊心的视觉效果外,还有经久不易褪色的功能。这一切,都是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因而也造就了花山崖壁画永恒的色彩美。   (三)意蕴美   廖明君副研究员在《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祭祀对象及文化意蕴》一文对“人形蛙状图像”“铜鼓图像”“裸体人像与男女交媾图”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对“人形蛙状图像”是这样论述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侧身的,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统一的形态――两手向两侧平伸,且曲肘向上举;同时双脚平蹲,屈膝向下;侧身的双臂大部分与肩平,亦有高于肩者;下蹲者则多为半蹲。总的来说,每一人物画像的造型,与青蛙的外形极为相似,故人们称为‘蛙形舞姿’是很有道理的。”   为了解释“人形蛙状图像”的意蕴,他接着论述道“在世代居住在左江流域的壮民族的传说文化中,青蛙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既把青蛙与农作物的丰收紧密联系,更把青蛙与人口的繁衍联系在一起”。   对“铜鼓图像”他是这样描述的“据专家考证,在左江流域崖壁画中出现的众多圆形图像中,除了部分为太阳的象征外,更多的是表示铜鼓的图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