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背影》知识讲解
《背影》知识讲解
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深沉的父爱”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4、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我们曾学过他的著名写景抒情散文《春》。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写作背景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3、《背影》的思想意义 《背影》为什么在当时就能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名家李欧梵的意见是颇有启发性的。他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中国的“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集中表达了五四一代人对于父辈的不满,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打死父亲”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情况下,这一个“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要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时,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下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声誉。
4、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蹒跚(pán shān) 踌躇(chóu chú) 举箸(zhù) 浦口(pǔ) 狼藉(jí) 簌簌(sù) 迂腐(yū) 琐屑(xiè) 颓唐(tuí)
5、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sàng丧失 ┍bēn奔波 丧┥ 奔┥ ┕sāng丧事 ┕bèn奔命 ┍jìn禁止 ┍chāi出差 chà差生 禁┥ 差┥ ┕jīn情不自禁 ┕chā差别 cī参差
6、区别下列字的字形字音 ┍卸 ┍拭 ┕御 ┕试 ┍倾 ┍琐 ┕顷 ┕锁 ┍藉 ┍卖 ┕籍 ┕买
7、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箸】筷子。 【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委婉的说法。内容分析整体感知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共7个自然段。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题,文中提到父亲背影的地方有4处,是以“背影”为线索安排内容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1层(1段),作者写出和父亲分别已经两年多了,父亲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他的“背影”。层义可概括为——难忘背影。 第2层(2—6段),作者从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的家庭变故写起,交待了父亲的背影出现时的家庭境况,说明了父亲为了到南京谋事,我要到北京读书,于是有机会和父亲同行到达了浦口。在忙于谋事和给儿子送别这两件事上,父亲斟酌再三,尽管“我那时已经20岁了,北京已经来往过两三次,是没什么要紧的了”,尽管“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但父亲最终还是把我送到了车站,送上了火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