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石窟的型和形制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佛教石窟的型和形制特征

2006年第6期敦煌研究NO1612006 总第100期DUNHUANG RESEARCHTOTAL 100中国佛教石窟的类型和形制特征———以龟兹和敦煌为中心马世长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收稿日期:2006208211  作者简介:马世长1939— 男河北省承德市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大型石窟群多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组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石窟寺院。在石窟中保存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礼拜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那些原来就没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非礼拜性质的洞窟则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石窟中的各类不同性质的洞窟皆是古代僧人根据宗教活动与生活需要而凿建的。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本文透过石窟中不同使用功能洞窟的外在形态与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来探寻佛教石窟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和特征。关键词:佛教石窟龟兹敦煌类型和形制中图分类号:K87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60620043211引 言佛教寺院通常是由若干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单体建筑物构成的佛教建筑群是佛教僧人赖以进行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居住场所。而佛教石窟则是开凿于山体旁侧崖面上的诸种佛教洞窟的总称一般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构成石窟也可以说是特殊形式的佛教寺院因此中国学术界也将佛教石窟称为石窟寺。这表明佛教石窟与佛教寺院在其使用功能方面极为相似。或者可以说佛教石窟是佛教寺院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形式。大量的佛教石窟遗迹表明相当一部分石窟是和佛教寺院相毗邻的说明其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似乎暗示出寺院中的僧人某些宗教活动是需要在石窟中进行。如新疆库车县东北部的铜厂河河岸两侧的苏巴什寺院遗址有人认为是著名的雀离大寺附近已清理的几座石窟主要是禅窟他们应是寺院僧人禅修的场所。又如河南安阳市附近的宝山石窟亦称清泉寺石窟礼拜窟仅两座大住圣窟和大留圣窟而大量的摩崖龛则是纪念僧尼的影像龛其功能接近影窟。如从若干影像塔下或龛内置放僧人骨灰舍利情况看影像龛在性质上又近似于瘗窟。而一般大型石窟群则多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组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石窟寺院。这种现象在龟兹地区石窟中尤为明显。在石窟中保存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礼拜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那些原来就没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非礼拜性质的洞窟则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须知石窟中的各类不同性质的洞窟皆是古代僧人根据宗教活动与生活需要而凿建的。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考古学的研究则是透过石窟中不同使用功能洞窟的外在形态与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来探寻佛教石窟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和特征的。因此我们在调查与研究中应该关注石窟遗迹和遗物中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信息并通过??34??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分析来了解、认识和恢复其历史的原来面貌。石窟的建筑空间形态往往是由其使用功能的特定需求所决定的。同时又受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固有文化传统的制约与影响。而石窟的建筑空间形态所显示出的诸多时代或地域特点和变化也是我们在研究中不应忽视的问题。石窟的建筑空间形态我们习惯称为洞窟形制。不同类型的洞窟有其不同的建筑空间式样和特点。一般而言与洞窟中其他内容比较洞窟的形制相对较为稳定。换言之石窟的形制的变化需要较长的时段才能显示出某些演变的迹象。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其形制的种种特征中根据比较分析推断或判知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和相对年代。而在礼拜窟中洞窟的形制往往对其题材的布局有着直接的影响和限制。调查或研究佛教石窟洞窟形制是需要予以注意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现有考古调查资料判断中国佛教石窟依据使用功能的差异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一 佛教石窟的类型11僧房窟僧房窟是供僧尼生活起居之用的洞窟性质同于寺院中的僧房。僧房梵文音译为毗可罗过去也将僧房窟称为毗可罗窟。其典型实例在龟兹石窟群中较为常见。如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僧房窟遗存数量较多有80多个约为全部洞窟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僧房窟在龟兹石窟中所占比重很大这表明它在龟兹僧人宗教活动和生活中曾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龟兹地区的僧房窟典型的形制是:进入僧房窟居室的甬道多安排在居室旁侧居室前壁开凿有方形或长方形的明窗在居室窟门旁凿出壁炉式灶坑在居室窟门的对面多凿出低矮的禅床在甬道尽端有的还另凿出小室供存放物品之用居室顶部多为横券式。僧房窟壁面不画壁画墙面仅作粉刷或装饰简单的彩色线条。从僧房窟的相关遗迹可以判断僧房窟的甬道门、居室门和明窗部位原来曾装有可以开启的木门或木窗。并通过门窗采光和通风图1。在僧房窟中灶坑中有红褐色的烧土僧房窟壁面存在多次粉刷的痕迹。这些迹象说明僧房窟确实是僧人们居住的处所。另据调查克孜尔石窟的若干僧房窟在其中、晚期阶段被相继改造为中心柱窟或方形佛殿窟。这一现象表明当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