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6限制酶的选择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学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加强课6限制酶的选择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加强课6 限制酶的选择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纵观近年高考,选修3基因工程几乎是必 【例证】 (2016·全国卷Ⅲ,40)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DNA分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c)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种限制酶切割结果分析 (2)表达载体与重组DNA分子分析 答案 (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1.限制酶的选择原则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如图甲可选择PstⅠ。 ②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 Ⅰ和EcoR 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而且这种切点不致于完全破坏“标记基因”。 (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②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应至少含有一个完好的标记基因,如图乙中限制酶pst Ⅰ因其会破坏标记基因而不宜选择。 ③所选限制酶切点不应位于复制原点处以防破坏复制原点,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 ④所选限制酶,其切点应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如图乙中HindⅢ会破坏启动子,EcoRⅠ会破坏终止子,而NdeⅠ、XbaⅠ及BamHⅠ切出的切口可让目的基因嵌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3)参加Ti质粒的T-DNA片段选择限制酶 若质粒上标出T-DNA片段,则所选限制酶切点应位于T-DNA片段中,从而有利于将目的基因嵌入到T-DNA片段上——因为Ti质粒的T-DNA片段最易转DNA上,如用两种限制酶Xba Ⅰ和Sac Ⅰ(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则下图中甲、乙、丁,Ti质粒均不宜选择,而丙Ti质粒宜选取。(分析如下) 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界定“标记基因”与“DNA分子杂交技术”在目的基因检测中的作用: ①载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原理 载体上的标记基因一般是一 ②“标记基因”筛选后为何还需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确认目的基因是否转入? 经上述步骤筛选得到的受体细胞,只是含特定的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受体细胞的质粒上是否含目的基因。 (2)使用“目的基因”作探针,运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特定mRNA。 (3)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杂交,依据是否出现杂交带确认目的基因是否“指导”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4)采用抗虫、抗病毒等“接种实验”进行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 1.(2017·北京卷,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 解析 图2中质粒中的抗性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 答案 C 2.(2017·广东省惠州市模拟)长期以来香蕉生产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制约了其发展。目前,随着转基因抗病香蕉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开辟了新途径。转基因抗病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tuWgi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