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心理学4.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快乐心理学4

第五章 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 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观 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最终标准。 健康:就是身体们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那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 疾病:就是人体的生理、生物学的指标有了可观察到的偏离。 病人的角色具有三重属性: 1 病人的躯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上的不正常,即疾病。 2 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叫做病感。 3 生病的人往往不能正常履行自己应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称之为病患。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观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三个角度考察人的健康问题 有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有无主观不适感觉 有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三个层次理解疾病 病人的躯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上的不正常; 病人有主观不适感; 生病的人往往不能履行自己应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失去健康人应有的行为。 3、健康是身心健康的统一。 4、健康与疾病是个体生理、心理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平衡与失衡状态,是连续变动的过程。 疾病的致病因素 健康观的发展 1946年,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78年,“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1981年,健康是“能精力旺盛地、敏捷地、不感觉过分疲劳地从事日常活动,保持乐观、蓬勃向上及具有应激能力。” 1989年,WTO在宣言中把健康定义为:躯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不仅是生存时间的长短,更关注存在的状态和质量。 “无病无灾、身体棒棒,就是健康”。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至今尚无世界各国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体系) “七项标准说” 正常的智力水平、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协调性、稳定适中的情绪情感、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健康 3 意志健全 4 人格完整 5 自我评价正确 6 人际关系和谐 7 社会适应良好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心理健康与健康 1、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状态与人的社会生活 3、不良的心理状态与生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误区 身体健康就是心理健康 心理不变态就是心理健康 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静态的、不可变化的 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纪律、道德、思想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毫无关系 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治疗 去看心理医生是件丢人的事 心理上有“病”不用去看 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判定 1、心理不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心理状态,比如一种持续的精神低迷;一种明知不需要却又不断重复的行为习惯;一种挥之不去的不良念头等。 2、心理健康状态的自我判断 1)本人觉得是否痛苦 2)他人感觉不到异常 3)社会功能良好 3、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表现 状态不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心理障碍: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 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中占较大成分的疾病。 心理疾病:由于自我或环境因素刺激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病态反应,有的伴有明显的身心不适感。 4、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 提高认识水平 学会调节抱负水平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休息 多参加集体活动 培养幽默感 心理咨询与治疗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内部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状态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心理平衡与失衡 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 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遗忘不快法、自我解嘲法、泪流满面法、聊天转移法、激励法。 常见的不良心理行为模式 1、冷漠的心理行为 2、嫉妒的心理行为 3、自卑的心理行为 4、后悔 5、攻击 6、固着(个体受挫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受挫后不能随机应变的摆脱所遭遇的困境,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反而盲目重复导致其挫折的无效行为。) 7、自负与害羞、孤僻 获得健康的方法: 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健康饮食 培养良好的恢复能力 尽可能减少明显威胁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判断你的恢复能力 对下列每个情况给出1-5的分值,吻合程度递增,1表示和你的状况完全不符合,5表示非常吻合。 你很有好奇心,喜欢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富有实验精神。 无论是自己还是为人,你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你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你总是希望生活不要一成不变,你很幽默,会自我调侃。 你对于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