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绪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电池正极材料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能源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休戚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发展 史就是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对于人类可以使用的各种能源,必然存在着能 量存储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转换的问题,电池就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进行能量 转换的装置。由于其外形尺寸变化范围很大,能够满足很多特殊要求,所以自诞 生之日起,它就成为人类重要的伙伴,它为人类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生活改善 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新型的移动电子产品不断问世, 对小型电源特别是高能二次电池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体积能 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再加上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已经占据了这 一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进入 90 年代以后,由于化石能源即将耗尽,人们不得不考虑替代能源的问题。 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就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商业应用。 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最有可能商业化应用的电池之一。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的诞生与发展 1.1 金属锂电池的诞生与发展 在所有元素中, 锂是自然界中最轻的金属元素,同时具有最负的标准电极电位 (-3.045V vs. SHE) 。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使得该元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理论 比容量达到3860 mAh/g ,而锌和铅分别只有 820 mAh/g和 260 mAh/g [ 1] 。由于锂 的标准还原电位很低,在水中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因此实际锂电池的应用必须 依赖于合适的非水体系电解液的发展。 锂电池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5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W. Harris 的博士论文。论文 的题目是环状酯中的电化学 (Electrochemistry in Cyclic Esters ),主要是研究碳酸 丙烯酯(PC )与其电解液。锂电池的概念最早来自日本,Matsuchita公司研制出 Li/(CF) 电池 [2] 。后来,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Li/MnO 体系代替了Li/(CF) 体系, n 2 n 直至今天,这种电池仍被我们大量使用。我们仍在使用的一次体系还包括Li-I2 电 池、Li-SOCl 电池和Li-FeS2 电池等。锂电池具有高容量、低自放电率和倍率性能好 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手表、电子计算器和内置医疗器械等,它在军 事上的地位更为重要。 1 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学位论文 锂离子电池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在1970-1985年之间,锂电池领域发生了两件重要的大事。第一件就是固体电 解质中间相(SEI膜) 的提出。试验中发现,在以PC 、BL等为溶剂的电解液中,金属 锂表面能够形成的一层钝化膜,避免了金属与电解液的进一步反应。Peled等人[3,4] 深入地研究了该钝化层的性质以及对电极动力学的影响,认为倍率的决定性步骤 是锂离子在该钝化膜中的迁移。电解液的成分决定着该钝化膜的性质,为了形成 薄的、致密的具有完全保护作用的钝化膜,必须对电解液的成分进行优化。优化 的溶剂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成分(如EC) ;控制钝化膜形成 的二烷基碳酸酯成分(如DMC) ;用来提高其电导率的低粘度成分(如DME) 。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出了硫族化合物嵌入体系和嵌入化学。嵌入化合物 初期研究的多为硒化物,如NbSe 、NbSe 等[5,6,7] ;后来研究的多为二硫化物,典 2 3 型代表为TiS 、MoS 和TaS [8,9,10]等。TiS 结构稳定,在锂过量的条件下,Li/TiS 2 2 2 2 2 电池的循环性非常好,每周容量损失小于0.05 % 。TiS 曾经应用于早期的二次锂电 2 池上,但由于价格的原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