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名优绿茶的回顾与展望
昆明名优绿茶的回顾与展望
内容摘要:名优绿茶的历史回顾。昆明十里香茶 ...因与江南的龙井茶结了缘每年二、三月就有一些江南人守在宝洪寺周边各制茶点收得3—5公斤宝洪茶当天就邮政专递回家乡用宝洪茶去当“味精”拼配他们自家的龙井茶。
昆明地区历史传统名茶有官渡的十里香茶,西山的太华茶,宜良的宝洪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创制了两种现代名茶:安宁的禄脿茶和路南的石林茶。从查阅史料、文献、收集整理民间传说及笔者二十多年工作经历来看,三种历史传统名茶都是绿茶,新创的两种现代名茶及后来的品牌、日常生产大宗的茶也都是绿茶。这主要是因昆明地处低纬高海拔,属中亚热带气候,其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适宜中、小叶种茶和抗性好的云南大叶种茶栽培生长,繁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三种历史传统名茶产地的小气候及地理条件都特别适宜中小叶种茶树品种生长,至目前看安宁的禄脿、石林的螺蛳塘等地的小气候和地理环境很适宜中小叶种和抗性好的云南大叶种茶树栽培生长、繁育,而这些地方历史沿革的茶叶加工工艺就是绿茶的加工工艺。这些名优绿茶久负盛名,不仅以物质的形式奉献给昆明人民健康的饮品,同时又把茶文化融入到昆明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成为昆明璀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名优绿茶的历史回顾
1.1昆明十里香茶
文献记载十里香茶原产地在昆明东郊白沙河、十里铺(今东三环虹桥立交下)、归化寺一带。明、清时成品茶曾为贡品。“喝水要喝吴井的水,吃茶要吃十里香”流传了数百年。清同治年间为杜文秀的农民起义军放火焚烧,贡茶基地成了光山、农田。至今十里铺仍有“成光山”、“茶园田”等老的地名称谓。清末、民国时十里铺、金殿六合村一带茶园小有规模,有小型加工,充实、延续着几百年来吴井水十里香茶的传说。几经战乱,到解放时,林间、田边地角残存十里香茶树不足百棵。解放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名茶保护工作,七十年代,组织了多位专家对九十余株十里香老茶树进行分析鉴定,推定埂下、坡头的31株老茶树应是清朝年间栽种的,将其围护起来,经复壮更新,无性繁殖建立了近10亩的十里香茶品种园。
同期在十里铺建了一小型初制所,加工当地栽植的200多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栽种的昭通台茶和云南大叶种茶,年产约4吨晒、烘、炒青绿茶。八十年代昆明市农业局茶桑果站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支持茶园和初制所的管理、加工、生产;一方面对十里香老树继续管护,经无性繁殖又载植了20余亩十里香茶,形成了近30亩十里香茶品种园。每年春夏间按传统加工方式采摘十里香茶老树和品种园内鲜叶制作少量十里香茶,只用于科研和礼品,从未形成商品。
从七十年代起,云南农业大学的张芳赐老师就对十里香茶树品种进行了保存和选育。
八十年代中下旬,作为交流,将十里香茶和宝洪茶引种到临沧茶科所等地,两名茶在彼处一直表现性状稳定,生长势良好;将十里香茶枝条在安宁的草铺邵九短穗扦插,第二年栽植了2亩多示范园。
昆明十里香茶应属小乔木、中叶型,遗留的老树显现群体性状。20多年的观察记载显示,老茶树抗寒、抗旱,耐贫瘠,抗病虫,是适宜昆明地方生长、适制优质绿茶的群体良种。
研究表明传统十里香茶的加工制作是晒青,或烘晒结合。鲜叶采摘后适度摊晾,经杀青、揉捻后晒干或烘干。晒青毛茶有浓郁的缅桂花香,而烘青、炒青茶花香淡而栗香高,茶汤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纯正。
九十年代中始,由于城建、用土、占地、污染等原因,生产茶园、十里香品种园逐渐消失,散落生长在山林间的十里香老茶树消失殆尽,被围护的31棵十里香老茶树也屡遭毁损,濒临灭绝。
1.2西山太华茶
在今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太华寺、华亭寺一带生长的茶树。霞客游记中有记述,徐霞客在昆明时见过、喝过,有清晰记述的应就是太华茶,在名山、名寺内外,有名茶完全合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西南联大等很多单位、部门内迁到昆明,昆明的茶馆业一度兴旺,在正义路上有很大很排场的一家就叫太华茶楼,声称专用玉泉水泡茶,与吴井水、十里香茶遥相呼应。可见到那时太华茶还是有名有实的,只是到后来一直无有明确记载、记录。
1.3宜良宝洪茶
宝洪茶生长在今宜良县城外宝洪寺原址周边山上,据传是唐代的开山和尚建宝洪寺时始种,迄今已1200多年历史。从文化视角看,名山、名寺、名茶;从栽培角度看,经多年、多次对今尚存活的数十棵老茶树及老山茶花树调查表明,宝洪茶应是小乔木、小叶型,当地原产的茶树品种,抗寒、抗旱、抗贫瘠,特别适宜当地栽培、生产。
宝洪茶的传统加工应为晒青或烘青。国营宝洪茶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以来一直批量生产优质晒青、烘青绿茶。近三、四十年来茶园周边村落、民间流行按龙井茶制法小锅手工制茶,成品茶外观体形扁长、色绿;内质香气高远,滋味鲜纯。因与江南的龙井茶结了缘,每年二、三月,就有一些江南人守在宝洪寺周边各制茶点,收得3—5公斤宝洪茶当天就邮政专递回家乡,用宝洪茶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