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三)第三组 1、守株待兔 2、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咋回事? 一苹果树上掉下了苹果,恰好有人路过,此人感慨道:我看见了苹果落地,咋木有看见万有引力呢? 继续研究 问题1:古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问题2:“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些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不可取。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些做法是人为地取消规律。 结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抛砖引玉 自然界:万有引力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遗传变异 能量守恒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遗忘规律 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 结论: 规律具有普遍性 问题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问题4:沙尘暴肆虐的一个很重要的人为原因就是人们过度放牧,掠夺性利用自然等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做法造成的恶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对我们如何利用自然有何启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喷泉却把水送往高处。这是不是对规律的改变和改造?为什么? 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改造、消灭 2、这不是对规律的改变和改造,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改造客观世界 问题:从唯物论的角度看,“神州八号”能飞上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人工降雨”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结论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归纳总结 1、两个概念 物质 规律 含义 唯一特性 含义 客观性、普遍性 2、四个观点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2、《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B B 3、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4、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 A A 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6、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 B、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D 7、春秋时期《管子水池》篇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8、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的物质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D 9、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投入,加强对地震、飓风等特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的研究。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B、科学技术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唯一因素 C、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85页】.pptx
- 直销新人的十二个误区.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10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二).docx VIP
- 钢筋加工棚设计计算书.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CQI-8分层过程审核_1.pptx
- 2025四川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运营管理专员等岗位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15春讲课用PPT:《矛盾论》、《实践论》导读课件.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9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一).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