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性》有感.doc

聆听《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性》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聆听《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性》有感

聆听《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性》有感 市二小 王瑞琳 8月6日我聆听了宁夏大学俞世伟教授关于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性讲座,在讲座中俞教授说了这样一段话:过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今天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通道和视角多位,情感体验和学习的需求量大,今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条河与一条小溪的关系。做为一个特殊职业——教师的我们,我品读着俞教授授予我们的16个字,四句话:“师志当坚,师风当正,师心当爱,师业当精”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引发了我的又一次思考。 一、师志当坚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肩负着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其次,教师要具有职业精神,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崇高的敬业精神等良好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师风当正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该如何完善自己,塑造高尚人格,让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散发光芒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许就是最好的诠释吧。 三、师心当爱 记得哲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全员性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崇高的职业情感态度。教师爱学生是师生间感情的沟通,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既做学生学业上的良师,又做生活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尊重信任每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说::“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道出了师爱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和途径。 四、师业当精 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是一条河,学生才能形成一条小溪。高素质的教师是由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四个方面构成的。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专业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学也是一门技术加艺术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是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要在提高备课的水平、提高讲课的艺术环节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提高课堂实效。 2011年8月6日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