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政区大典猴场分卷修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宁政区大典猴场分卷修改

威宁政区大典猴场镇分卷 一、政区概况 (一)地理区位 猴场镇人民政府位于在街上村四组,猴场镇地处东经104°46ˊ~104°38ˊ,北纬26°37ˊ~26°50ˊ。东接钟山区汪家寨镇,西邻威宁县二塘镇、新发乡,北靠赫章县珠市乡,南连水城县双嘎乡。电话区号0857,邮编553103。猴场镇是威宁县的东大门,距县城69公里,至六盘水市区17公里。 (二)历史沿革 解放初,由初级社到高级社。1966年成立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1982—1984年成立管理委员会。1984年6月至1985年9月为二塘区红旗乡。1985年分成1镇2乡:猴场镇、人民乡、联合乡。1993年撤区并乡,成立猴场镇。猴场镇人民政府坐落在街上村么岩脚。1999年首先修建了政府新办公楼,2000年1月,政府迁入办公。后陆续修(扩)建了小学、中学、计生办、林业站、国土所、兽医站、派出所、信用社等单位办公大楼。 (三)人口面积 猴场镇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19亩,全镇辖16个村84个村民组5476户28919人。居住着彝、回、苗、蒙古、汉、穿青、水、布依、蔡家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01%。 二、自然条件 猴场镇地处云贵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海拔最高是葡萄村小梁山2500米,海拔最低1730米,平均海拔2100米。属亚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水集中;冬委干燥,多偏北风,全年雨水充足。1月平均气温4.6℃(2011年1月18日),7平均气温28.5℃(2011年7月26日),年均温度17.6℃。总之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900—1200毫米,年日照1300—1700小时,年总辐射4100—4700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220—280天,是冬春干燥,夏秋湿润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属于避暑型气候资源,为稀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地形特殊,高下海拔相差大,以致气候带垂直变化,山脚、山腰的果树开花及果子成熟期可相差一个星期。“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即是对这种现象的诗意描绘。土壤形成以石灰岩风化形成的黄棕壤为主,占78%,PH值在5.5-7.1之间,属于华西秋雨带冬干夏湿区域。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高岭土、石灰石等储量巨大。境内主要河流有发源于盐仓镇花雨洞的三岔河,径流量4.33亿立方米,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上游。自然灾害主要是三岔河流域5-8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我镇沿河两岸3000亩庄稼被淹没、冲毁。现阶段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修建和加固河堤、清理河道才能缓解灾情,但是治标不治本,仍离不开上游有关兄弟乡镇配合和支持。有些年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常降暴雨或大暴雨,形成地表经流,甚至山洪暴发,致使植被较差或陡坡的土壤大量流失。腰岩、牛鼻洞、藤桥跨岩等自然灾害隐患点易发生山体崩塌或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集猴场镇街上村腰岩脚,藤桥村岩脚,目前完成了猴场中学搬迁工作、腰岩脚48户农户移民搬迁工程即将完成,其他自然灾害隐患点,已编制应急预案,明确了监测人员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监测。 三、经济概况 (一)农业。猴场镇种植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零星种植荞子、大豆、菜豆、燕麦、小麦、芸豆、蔬菜等,主要是自给自足为主。通过加大良种推广种植力度和地膜覆盖等技术,种植玉米10250亩,洋芋7410亩,实现粮食总产量达4813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镇种植蔬菜1920亩,实现收入101万元。养殖方面,20世纪80年代前以养牛、马、羊、猪、鸡等为主。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农业机械进入农村,人口增加,山林草场被垦作耕地等原因,牛马羊逐渐减少,其中绵羊几乎绝迹。因农业科技的普及,山羊、猪、鸡等开始成规模养殖,以此作为创收方式。据有关资料表明,2012年共有中小型养殖户200余户,最大的阳光养鸡场养鸡5万多只。 镇党委、政府全面探索农民增长方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将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决定在三岔河周边的坝子发展种植业。街上村“两委”采取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创建了“街上村民心合作社”,把猴场坝子连片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特色大棚西瓜、草莓、蔬菜种植,种植面积1000余亩(其中:大棚种植400多亩),种植业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该镇倮末村村民自筹10万元、政府投入扶贫资金170万元创建了“倮末村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户连片土地150亩,建成大棚101个,种植无藤小瓜、西红柿、茄子等30多个品种。在三岔河附近的两山发展种草养畜项目及干鲜果种植,人工种草4000亩,养羊2000只;种植核桃树10000多亩,种植苹果3000亩。在葡萄、发纠、保坪、新建等村,实施整村推进,政府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发展魔芋、脱毒马铃薯等。周边群众自发效仿,示范带动成效初显,传统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