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护理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作者:徐雅玲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章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作者:徐雅玲 学习目标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主要护理措施。 * 概 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 临床上以急起高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特征。重症病人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的黄病毒科,为单股RNA病毒。嗜神经性强。 乙脑病毒抗原性较稳定,人与动物感染后,体内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其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乙脑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和酸敏感,可被常规消毒剂杀灭。但对低温和干燥耐受力较强。 *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猪、牛、马、羊、鸡、鸭、鹅等)都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且持续时间短,故不是主要传染源。在流行季节幼猪的感染率高达100%,猪是主要传染源。 *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经蚊子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传播最强,蚊感染10多天能传播乙脑病毒,蚊虫可携带病毒经卵传代越冬,成为乙脑病毒长期的储存宿主。被感染的候鸟、蠛蠓、蝙蝠也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 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10岁以下儿童占70~80%,感染后仅少数人发病。 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现象。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及太平洋一些岛屿,我国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与气温、雨量和蚊虫孳生密度高峰有关。 * 发病机制 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入血后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 多数情况下乙脑病毒并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仅在少数情况下(机体免疫力不足、病毒量多、毒力强),病毒才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广泛性炎症损害。 * 临床表现 潜伏期 4~21天,一般为10~15天。 根据病情及神经系统症状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 其中轻型和普通型约占2/3。 *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经过为: (一)初期 为病初的1~3天。起病急,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常高达39℃以上,少数可出现颈项强直及抽搐,此期为病毒血症期。 (二)极期 病程第4~10天,全身症状加重,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 持续高热:体温通常高达40℃以上,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越重。 *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或谵妄等,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惊厥或抽搐:多见于病重病人,主要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高热及颅内高压等有关。表现为频繁的肢体阵挛性抽搐,甚至全身强直性抽搐。抽搐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锥体束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 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重症病人,是乙脑最严重的表现。 脑水肿、脑疝:伴有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病人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和视神经盘水肿等表现。 *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多数病人急性期过后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症状逐日好转,大多数病人于2周内完全恢复;重症病人恢复较慢,经治疗后多于6个月内恢复。 *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 10~20)×lO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随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二)脑脊液 压力增高,无色透明,白细胞多在(50~ 500)×lO6/L,少数可高达1000×lO6/L以上,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单核细胞增多。 (三)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lgM抗体测定:发病后第4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血及脑脊液中出现特异性IgM抗体是目前早期诊断最常用方法。 * 辅助检查 采用单克隆抗体致敏羊红细胞进行反向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较理想的快速诊断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仅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4)病毒分离 主要是从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而 血和脑脊液中较难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