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李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诗人~李白

中二信 孫真 (32) 李白的生平 李白 (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二年) ,一生中最菁華的歲月是在唐玄宗統治下度過的。從傳世的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到最後一首《臨路終歌》,他的創作活動延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過程。 李白的生平,大致可 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四、在長安(742-744年)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的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他所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的烙印。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山水。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遊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他所寫的《江夏行》,抒寫他對平民如商人婦的同情;而《淮南臥病書懷寄南中趙蕤》可以找出他的縱橫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李白從安陸移居山東,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徠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遊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 四、在長安(742-744年) ?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做一些所謂“應制”之作。對這樣的遭遇,他並不滿意,再加縱酒狂放,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春風得意,不啻曇花一現。可惜長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他在這裡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在江夏、巴陵、衡陽、零陵一帶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後又重遊金陵,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這一階段李白漸入淒涼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 總結 縱觀李白一生和傳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縱橫家,也摻雜了儒家的影響。他景慕傅說、呂尚、范蠡、魯連、張良、謝安等所謂“安邦定國”的大人物,也企羡專諸、侯嬴、荊軻等刺客、遊俠者流。他頗有一濟蒼生的宏願而未能牛刀小試,固然是客觀的社會條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觀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熱愛袓國人民,痛恨邪惡奸偽的性格是不用懷疑的。 李白的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江夏行》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君蕤》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南陵別兒童入京》 《大車揚飛塵》 《天馬歌》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將進酒》 《宣城見杜鵑花》 《江夏別宋之悌》 資料來源 /~chinproj98/newpage1.htm /ClassicPoem/072/072.cfm/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