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纵断面设计4-51.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讲 纵断面设计4-51

第七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坡脚落空或单坡过大)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精度要求: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7. 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1.回头曲线地段:先定i回头,然后从两端接坡,注意: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2.大、中桥处: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 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陀峰式”纵坡。 4.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交叉时, 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 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 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 三、纵断面图的绘制 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并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 ①坡度及坡长(有时标在下部); ②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 ③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 ④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 ⑤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 ⑥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 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 超高;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 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 土壤地质说明。 (3)铁路道口应以铁轨顶标高为准 (4)相交道路交叉点应以交叉中心规划标高为准 (5)满足沿街两侧建筑物前辈地坪标高 (四)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二、锯齿形街沟设计 (一)设置据齿形街沟的目的 地形平坦的地区,为减少填、挖方工程量,有时不得不采用很小的甚至是水平的纵坡度。 对设计纵坡很小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其中设置锯齿形街沟(或称偏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 (二)设置锯齿形街沟的条件 《城规》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设置锯齿形街沟。 (三)设计 定义: 街沟:利用高出路面的缘石与路面边缘地带作为排除地面水的沟道 锯齿型街沟: 正常设计: 纵断面设计线 缘石顶面线 街沟设计线 当i0.3%时, 为排水,把街沟设计线做成“锯齿”状,使局部坡度i0.3%以排水--纵坡连续上下交替 设计内容 已知:缘石外露高度和沟底坡度 hw — 分水点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0.12m hg左— 左雨水口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8~0.20m hg右— 右雨水口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8~0.20m, hg - hw = 0.06~0.10m 求: 分水点和雨水口位置 由左侧高度关系 hw+i1*l1–i*11= hg左 得: 由右侧高度关系 hw+i(l-l1)+i2(l-l1)=hg右得: hw — 分水点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0.12m hg左— 左雨水口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8~0.20m hg右— 右雨水口处路缘石外露高度0.18~0.20m, hg - hw = 0.06~0.10m i—路缘石顶线纵坡(等于中线纵坡) i1—左街沟沟底纵坡 i2—右街沟沟底纵坡 跳转到第一页 * 跳转到第一页 *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极限值。 纵坡缓些为好,为路面和边沟排水,imin≥0.3%~0.5%。 (二)关于最短坡长 L-变坡点间的平距,Lmin≥9秒的行程为宜。 对连续起伏的路段,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 (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3. 越岭线:尽量不采用极限坡度、极限坡度+缓坡,反坡。 一、纵断面设计要点 一般情况下:选用较大的R。 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R。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R一般最小 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R极限最小。 有条件时:宜采用满足视觉要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