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回归之路
摘 要:近年来,国内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民生新闻栏目,然而在快速走
红之后,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目前陷入栏目同质化、题材狭隘化、内容低俗化、
收视下滑等困境。本文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内容、方式等入手,阐明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回归新
闻本真——直播大民生。
关键词:民生新闻;社会民生;直播
这些年,各种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它们的出
现,不仅打破了之前“联播体”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以贴近性的新闻内
容、通俗亲民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
的收视效果,甚至成为不少地方台的金字招牌。然而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发展繁
荣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而
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节目质量的下滑、观众的流失等,可以说眼下民生
新闻已经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期。而想扭转民生新闻目前的颓势,继续成为
电视新闻的领跑者,惟有转型升级一条路,而这条路说到底,就是回归新闻本
真之路。本文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探寻民生新闻的回归之路。
一、民生新闻播什么?——从“市井民生”到“社会民生”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民生新闻。最概括地讲民生
新闻就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然而在新闻实践当中,很多民
生新闻栏目中的“民生”成为了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市井”,新闻则成了
故事,仅仅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而这种新鲜感恰恰又是难以维持的。
同时这种脱离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民生新闻”,连记者都成了“看热闹的
路人”,自然与民生新闻本应有的“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毫无新
闻价值可言。
那么我们的民生新闻到底该播什么?两个字: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强音,所谓“民生”,不是
某个人的生活,而是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方方面面,在这当中,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
是民生之盾。换而言之,这五大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相关
大政方针的“平民式解读”,才是民生新闻所最需要关注体现的“民生内容”。
民生新闻是时候从“市井民生”的犄角里弄走回到“社会民生”的正道上。当
然关注大民生,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关注老百姓的身边事,但在此类题材
的处理上,我们要能够从个例中挖掘出值得整个社会思考、借鉴的点,不能只
报现象,而要设法给出答案,突出服务性。小民生,要有大胸怀。
同时作为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所关注的民生内容必须能体现当地的地
域特点,从新闻内容的选择,到语言表达的方式,节目的整体风格,都必须很
“LOCAL”。例如《看看看》之前曾在第四版块中播出城市台新闻,虽然有些题
材很火爆,一度成为收视热点,然而一段时间之后,观众就明显提不起兴趣,
就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新闻都是发生在其他城市,而且和宁波没有关联,因此
观众仅仅是看个热闹,无法引起共鸣,新鲜劲一过,就再也没有看的欲望了。
简而言之,今后能够赢得观众的民生新闻必然是立足本地的社会民生新闻。
二、民生新闻怎么播?—— “直播”才是王道
新闻是一个高度互动的行业部门,它是社会所有群体交流的渠道。那么标
榜“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则应该与观众零距离,不能
满足于多用点第一人称、多说点大白话、多来点电视表现手法,就算是民生了,
一切表面文章都是浮云,民生新闻想继续向前,实现转型升级,只有“直播”
一条道。
然而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像《看看看》等民生新闻栏目,只做到了整档
节目是直播的,至于播报的内容,依然是事先采制的当天、更久之前的新闻。
即便在节目当中有直播,往往也是事先预知的,有计划的,需要动用卫星传播
车等大型设备,而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记者大多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演
播室进行连线直播,其实变成了“广播”直播。想要看到具体的内容,通常也
是记者在直播结束后,进行采访拍摄,供下一时段直播时使用,或者在第二天
的节目中进行详细报道。可以说记者能够第一时间达到第一现场,却很难在日
常节目中,随时让观众在第一时间看到第一现场,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视觉传
播优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至于观众互动参与在日常直播中也非常有限,远不如广播直播和网络直播。
即便是主打将热线投诉直播化的杭州电视台《直播12345》,虽然观众能够通
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参与直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