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一个走不出陕北时代美国老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寒春一个走不出陕北时代美国老人

寒春一个走不出陕北时代美国老人   6月8日,美国老人寒春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她是《牛虻》的作者伏尼契的孙女、芝加哥大学核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上世纪40年代,她的人生发生重大变迁。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来到延安,与搞农业的丈夫阳早一起将毕生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取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第一个拥有中国绿卡者。只定居,不入国籍。她一向直言不讳:“我热爱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革命”      “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      寒春原名琼?辛顿(Joan Hinton),192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来中国前,她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与杨振宁是同学。她曾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实验室做费米教授的助手,参加了美国用于核武器研究的“曼哈顿计划”。   第一颗原子弹试射成功仅一个多月,美国便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发射了两颗原子弹。“当时她看到美国人自己拍的一部纪录片,原子弹投到日本爆炸后,地上躺的90%以上都是无辜的人。她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这么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   在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寒春了解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神话”。“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不是原子弹。”她生前曾这样形容《西行漫记》对她的影响。而寒春的哥哥威廉?辛顿(William Hinton),即小说《翻身》和《深翻》的作者韩丁,也对她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1945年,韩丁在重庆谈判上见到了毛泽东,并于两年后在山西长治投身“土改运动”。寒春被哥哥的见闻所吸引,“她跟追求她的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说,到中国去,我就跟你在一起。”李维民告诉记者。   1946年2月,欧文?恩格斯特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不久,进步新闻记者羊枣死于国民党监狱中,共产党把与羊枣同音的名字“阳早”给了他,希望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朋友。与阳早夫妇一起在草滩农场工作的同事刘国经老人说:“阳早先到了上海,后来通过宋庆龄,徒步把奶牛送到了延安。当时共产党跟他说,牛我们收下了,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你愿意的话,在延安多住几天,看看革命形势。阳早在延安待了一周,觉得这里的精神面貌很不一般,他决定留下来。”   1948年,寒春到延安与阳早会合。寒春刚开始叫“韩村”,后来在别人启发下改成了“寒春”。第二年,两人在延安的窑洞里举行了婚礼,没有婚礼蛋糕,阳早就用泥巴做了一个。   1953年7月,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的文章,文中说曾参与过美国原子弹制造“曼哈顿计划”、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琼?辛顿此前突然失踪,几年后又在中国北京露面。文章怀疑她到中国之后,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核秘密,并有可能正在协助共产党政府开展原子弹计划。   事实上,阳早夫妇来到中国后一直在养牛。阳早曾在康奈尔大学学农牧专业,负责奶牛品种改良,寒春学物理出身,搞畜牧业机械有专业基础。寒春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之所以离开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研制这些杀人武器的憎恶,当然也就不会支持和帮助任何国家制造。      第二故乡      “陕西是他们俩的第二故乡。”刘国经回忆道,“他们最开始在延安的光华农场工作,胡宗南率20万军队开始攻打延安后,他们在1949年赶着奶牛到了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但那里草不好,1951年又回到西安,1955年到了草滩牧场。”   1955年刘国经刚参加工作,组织上把他派去给阳早夫妇当助手。“我算寒春在中国收的第一个弟子。我一去,她就给我提了三点要求。她说,我是外国人,鼻子大,你不能借我的鼻子,用我外国人的身份压领导;第二,不能以我弟子的身份牟私利;第三,要踏踏实实干社会主义。”   阳早夫妇与其他农场工人一样,吃在农场,住在农场。夫妇二人、三个孩子和一个保姆,6口人住在总共36平方米的两间平房里,与其他人一样,拿着饭盆到食堂排队打饭。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统一定量分配粮食,每人每天1斤,“普通职工领的是70%的细粮加30%的粗粮,外国专家可以全部领细粮,但他们从来都是和普通人一样。”刘国经说。阳早喜欢抽烟喝酒,凭着特许证,每月可以买一条中华烟和茅台酒,“这些都拿来招待客人了,阳早平时就拿个烟斗抽旱烟,喝的是陕西西凤酒,两块钱一瓶,每天倒一点喝”。   1956年工资改革,阳早的工资160块,寒春120块。刘国经说:“寒春就不答应了,她说这不平等,应该男女都一样。我跟她说,人家阳早比你工龄长啊,当然工资比你高。寒春说,革命不分先后!”倔强的寒春从此一直向领导反映,要求同工同酬,直到1966年夫妇调到北京前,两人的工资终于一样了。“当时给阳早减了20块,给寒春加了2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