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81037323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气管哮喘8103732312

呼吸内科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 流行病学 全球1.6亿患者 我国患病率为1~4% 我国五大城市13~14岁患病率3%~5% 老年患病率有上升 40%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不十分清楚,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因 (一)环境因素 1、吸入性: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 2、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食物:鱼虾、蟹、牛奶等。 4、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等。 5、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 病因 (二)遗传因素 40%哮喘有家族史 发病机制 (一)免疫学机制 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进一步激活B淋巴细胞→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IgE受体。 免疫学机制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 发病机制 (二)气道炎症 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哮喘的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 发病机制 (三)气道高反应性(AHR) 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发病机制 (四)神经机制 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 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可能存在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 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二、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 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轻度或严重哮喘时可无哮鸣音,后者叫寂静胸。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痰液检查 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二、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哮喘发作进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流速指标显著下降。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动脉血气分析 1、哮喘急性发作时,PaO2 ↓ 、 PaCO2 ↓、PH ↑→呼吸性碱中毒。 2、重症哮喘时, PaO2 ↓ 、 PaC02 ↑,呼吸性酸中毒(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四)胸部X线检查 1、发作时:双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 2、合并感染时,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3、缓解期:无异常。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1、体外检测:特异性IgE↑。 2、在体试验: ①皮肤变应原测试:用于指导避免变应原接触和脱敏治疗; ②吸入变应原测试:少用。 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诊断标准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喘息等。 诊断标准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①支气管激发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③昼夜PEF(最大呼气流速 )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支气管哮喘。 二、支气管哮喘的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分期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