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教学设计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陈春梅 浙江上虞市章镇镇中 2004/6/20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即景物描写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鲁迅生平 鲁迅像
/~niehui/(鲁迅情况参考)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朝花夕拾》文集资料参考)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选取重点章节,播放录音磁带或由老师范读)思考: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参考:文章内容或表现一种经历(从……至……);或表现两个过程(百草园玩耍、三味书屋读书);或暗示文章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学生只要有所感悟即可。
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找出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明确:①~⑧节为第一部分 ⑨~篇末为第二部分 第⑨节为过渡段
3、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参考:春秋景物描写 美女蛇的故事 冬天捕鸟
春秋景物描写层次分明,妙趣横生,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当时的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色彩;
冬天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乐。
(学生在概括百草园的描写内容不一定要求全面,就算是只找出一个也要予以表扬,以增强其积极性;至于学生回答的喜欢哪一个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说出喜欢的原因。)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默读理解,整体感知
课文两部分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第⑨节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参考: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
教书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态度严厉也不乏和蔼,基本不体罚学生;
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
学生,景慕先生,好奇多问,又寻机玩耍取乐。
问题探究
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参考: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以肯定;
先生表示拒绝回答: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以否定。
(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也可。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疑惑。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不是重点,但却是难点。回答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作者的本意。)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参考:太受约束、,深感枯燥;
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也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精品说课教案.doc
- 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说课教案.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0Whereisit教学设计含单元练习.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1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2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3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4Whoseclothesarethese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6MainlyRevision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5What’sthetime,please单元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JEFC初一英语Unit17Couldyouhelpme单元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