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备课资料教案设计
人教社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资料
第 二 单 元
六 雪
设计原理:
语文是和生命情怀同在的东西,以语言为中介的审美对话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臻于黑格尔所说的“令人解放”的境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感受作品语言的意蕴美;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论证自己的观点;
3.品味文章主旨、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文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提问:你认为这句话写得怎样?
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A.重复,乏味,鲁迅堕入了“恶趣”;B.产生视觉空间美;体现鲁迅“重复”“韧性”的性格;诗化的语言,有蕴味,朗读起来富有音韵和谐美。
引导:这是鲁迅《野草》集中名篇《秋夜》的开头一段,诗意浓郁、寓意深远,枣树的形象表现了顽强抗击黑暗、战斗不息的精神。
二、与文本审美对话,朗读体验
请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蕴味的句子,说出你的审美感受并试着朗读。
比如:
1.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严冬中唯有雪在与寒冷抗争,所以它孤独,它献身于战斗,是凝聚了并升华了雨的所有精神力量的精魂。以深沉崇敬的语调朗读。)
2.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江南的雪富有生命活力。以轻缓柔和的语调朗读。)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洁白的世界里花儿独自开放,它是何色彩,是何形态,想像不出那冷艳的模样,但感受得到那生命的张力。以悠长的语调朗读。)
4.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偷”时的欢乐,“偷”时的期待,不言而喻。以欢快的语调朗读。)
5.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斗志昂扬,撼天动地,斗士般抗争严寒。以高亢激越的语调朗读。)
[此教学环节重在朗读,不求学生对语句意蕴的理解一步到位。]
三、与作者视界融合。
1.请学生各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笔下南方、北方的雪。
点拨:A 如何理解雪罗汉消融一段。(脆弱的美易逝)
B 作者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雪的不屈精神)
南方的雪 滋润美艳、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童趣、易逝、脆弱、优美
北方的雪 气势磅礴、孤独寂寞、蓬勃奋飞、壮美、抗争不羁
2.辩论:
正方:鲁迅喜欢南方的雪 反方:鲁迅喜欢北方的雪
3.探究主旨:
作者通过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表现了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但作者更渴望如北方的雪一样与黑暗现实抗争不息。
4.探究写法:
A 文中哪一个词在结构上表明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北方的雪?
=“但是”。将文章巧妙地一分为二,又层层递进。
B 既然作者更赞美北方的雪,为什么花更多的笔墨写南方的雪呢?
=是铺垫,是先抑后扬。
[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
1.听音乐片段,说说其中通过雪表现的歌曲意境各是什么。
王菲的《雪中莲》:悠远、空灵
范晓宣的《雪人》:哀伤、落漠
游鸿明的《五月的雪》:凄美、悲凉
2.学生回忆带“雪”的诗句并说说由雪营造的意境各是什么?
比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悠闲自在)
3.语文知识小品: 物能生境,意随境生。借物抒怀时要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只有独特的感受才能赋予语言以艺术的生命,才能使描写的对象虽然相同,而刻画的意境却不同。
六、课后阅读:
1.艾青诗集《北方》 2.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七 雷电颂
设计原理:
学习语文不仅需要“体验”,而且需要“质疑”;“体验”越真切,“质疑”越深刻;“质疑”越深刻,“体验”才会越真切。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意图;
2.学会慷慨激昂地朗读,体会郭诗风格;
3.理解象征手法、修辞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吗?
点击屈原:战国楚国诗人、政治家,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楚怀王却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奸臣迫害,最终投身罗江。
二、介绍剧情、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时代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了“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郭创作此剧是为了讽刺国民党的反动行为。1942年《屈原》上演后反响强烈,后虽被国民党禁演,但《雷电颂》的声音仍响彻在群众之中。
周恩来曾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句,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
三、选读课文,设疑索解
1.学生以最激越的情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选择一段,示范朗读,并说说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并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导学案.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备课资料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资料教案设计.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7.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7.2常见的酸和碱》精品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全章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绪言》精品导学案设计.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导学案.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详细整理汇总.doc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复习《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详细整理汇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