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之写法:赋比兴11
历代论赋比兴:
1《周礼·》引郑众对比兴解释: 比者,比方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
《周礼·春官宗伯·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孔颖达《诗大序正义》:“赋云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其言通正变,兼美刺也;比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谓刺诗之比也;兴云见今之美,取善事以劝之,谓美诗之兴也。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
2挚虞《文章流别论》:“赋者,铺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词也。”
3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比兴》
4钟嵘《诗品序》
5皎然《诗式·用事》: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
6《二南密旨·论六艺》
7 梅尧臣《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8 李仲蒙论赋比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9《诗集传》
附:关于“兴”义溯源
1朱自清《诗言志辨·兴义溯源》
2陈世骧《原兴:兼论中国文学特质》(《陈世骧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a.在美学欣赏的范畴里,“兴”或可译为motif,且在其功用上可见有诗学上所谓复沓(burden)
b.“兴”的因素每一出现,辄负起它巩固诗型的任务,时而奠定韵律的基础,时而决定节奏的风味,甚至于全诗气氛的完成。“兴”以回复和提示的方法达成这个任务,尤其更以“反复回增法”来表现它特殊的功能。对《诗经》而言,“兴”的出现是这种文类在技巧方面最显著的一面。
c.“兴”字初见于甲骨文,为四手合托一物之象,尚能旋转,此即“舞踊”,举物旋转者所发之声表示他们的欢快情绪。《周礼》特著“兴”为“六诗”之一,《大序》所谓的“六义”显然脱胎于《周礼》的“六诗”,在文字上做了些功夫,把“兴”摆在“六义”里,取消了“兴”与原始歌诗的特殊关连。但《周礼》的“兴”时常单独出现,自成一义,而且和音乐有极不可忽视的血缘关系。《周礼·大司乐》单独言兴,称为乐语,以“兴”为兴道讽诵言语六种乐语之音。
d.《诗经》里的“兴”就是来自“新鲜世界”里的诗质。在形式方面,所有的兴都带着袭自古代的音乐辞藻和“上举欢舞”所特有的自然节奏,这两种因素构成“兴”的本质。“兴”是即时流露的,甚至包括筋肉和想象的两方面的感觉。注意诗中频仍的叠字和拟声句,我们似乎听得见一首带有“兴”在诗中散布的主调,而且我们似乎被整个包容了进去。注意诗里头韵和脚韵的大量使用,这些音韵的展现好像要使整首诗为之震荡,我们看得出“兴”是这种诗歌之所以特别形成一种抒情文类的灵魂。
e.“兴”并非像朱熹所说的只用来带领章节发端而已,也并非“初不取义”。
有关比与兴
《文心雕龙·比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兴》(乙编卷四):诗莫尚乎兴,圣人语言,亦有专是兴者。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无非兴也,特不曾檃栝协韵尔。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玩味乃可识,非若赋比之直言其事。故兴多兼比赋,比赋不兼兴,古诗皆然。今始以杜陵诗言之,发潭州云:“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盖因飞花语燕,伤人情之薄,言送客留人,止有花与燕耳。此赋也,亦兴也。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赋而非兴矣。堂成云:“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盖因鸟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若“鸿雁影来联塞上,鹡鸰飞急到沙头”,则比而非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或问比与兴之别,余曰宋德祐太学生《百字令》、《祝英台近》两篇,字字譬喻,然不得谓之比也。以词太浅露,未合风人之旨。如王碧山《咏萤》、《咏蝉》诸篇,低回深婉,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可谓精于比义。(原注:婉讽之谓比,明喻则非。……)若兴则难言之矣。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深矣厚矣,而喻可专指,义可强附,亦不足以言兴。所谓兴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极虚极活,极沉极郁,若远若近,可喻不可喻,反复缠绵,都归忠厚。)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八刘文房):诗重比兴,比但以物相比,兴则因物感触,言在此而意寄于彼,如关雎、桃夭、兔罝、樛木。解此则言外有余味而不尽于句中,又有兴而兼比者,亦终取兴不取比也。若夫兴在象外,则虽比而亦兴,然则兴最诗之要用也。
附:比与用事
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皎然《诗式·用事》:评曰:诗人皆以征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且今于六艺之中,略论比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