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文化石头过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摸着文化石头过河

摸着文化石头过河   回首过去一月,仿照网络流行的“你还记得19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句式,不妨这样一问:“你还记得30天前网上最火的事件吗?”――面对这一问题,即便身为网络观潮者如我,也会顿感迟钝和吃力。   相较于目前网上升温热传的事件,比如佛山2岁女童遭两辆车先后碾压,18位路人见死不救案,以及北大校长周其凤创作的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等,想要即时清晰地回忆起发生在30天前之事,并不容易。无论是衡阳正副局长互殴案,“京城四少”之二“街头火拼”,其一涉嫌非法持枪,还是让人惊诧莫名的洛阳“性奴”案等曾经火爆一时的事件,都已从个人记忆淡出,渐行渐远。毕竟,即使上帝死了,人也得继续活着,努力生存下去。也难怪连刚刚逝去的苹果公司创办人,粉丝众多的“大神”乔布斯,也已经进入了人类的淡忘程序。      1片面谈发展 贻害正突显      置身于信息大潮的涤荡冲击之中,无论个人、组织乃至社会,要想不呛水、不至于被浪潮席卷裹挟,一方面必须不断地格式化脑中的硬盘,清理心中的内存,为海量而崭新的信息腾出空间,除了遗忘几乎别无选择;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无从谈起――历史的本质,是文明赓续和进步的动力,人类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与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记忆相比,短短30天的网络喧嚣和网事呈现,可谓须弥之于芥子。然而海洋之所以浩瀚,正在于它不弃涓滴。点点滴滴的时代记忆,犹如闪烁着微光的细小沙粒,能汇聚为恒河沙数,蔚为壮观的人类文明,历来是这样塑型。而在当下这个数字时代,历史长河滔滔不绝之水,正流经一个网络风潮四起的地域,以时间为维度,由近及远,记忆和书写30天的网事,视野所及,浩淼苍茫,已经属于极目远眺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出自古籍《周礼》的格言,可以为已经紧锣密鼓响起的“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的新政策背书,以彰显在经济基础日渐小康之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文化身价百倍晋级为行政资源的重要性。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这消??令人振奋而充满期待。   公众记得并感到疲惫的一个背景,为这一好消息提供了参照系:在过往“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总是被误解和误用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文化发展被漠视和边缘化。现在,考虑到文化资源与即可变成现金流的土地资源有显著差异,在文化领域,虽然也可以圈地大搞开发区,但至少强拆强迁不可能再那么简单粗暴。所以,或许这样的误读误用有望告一段落,并得到切实修正。   同时,从社会层面观察,可见最近发生的多起事件,也为文化建设的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提供了佐证。      2小悦悦悲剧 撞痛世人心      首当其冲的当属让人惨不忍睹的佛山2岁女童被碾压事件。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年仅2岁的幼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车轮从她身上碾过。司机察觉肇事后,停车迟疑片刻后逃逸,导致后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此后7分钟内,18位先后经过的路人,面对此惨剧,均没有伸出援手。其间,小悦悦再次被一辆货车从身上碾过,直到以拾荒为业的陈贤妹女士路过,才抱起重伤昏迷的女孩……21日0点32分,小悦悦因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事件,惨绝人寰,而事件过程中,路人的冷漠和麻木不仁,体现出的人性的丑恶、阴森和毫无良知,令人恐惧和绝望,只能哀叹人神共愤,毫无天理。惨剧经传播导致了近年罕见的震荡,刺痛良心,波及社会。由此引发的相关议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热议、争论和反思遍及网络,涉及面广泛而深入。在共识层面,几乎无人不痛感社会溃败、道德沦丧、良知缺失。热议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获取良知和如何救助道德上,其中的最强音是求助于立法,指望以法律挽救道德,抚慰人心,温暖社会。然而不得不承认,讨论中诸多的反思,以及救助和救赎的建议,有显而易见的偏差、缺陷和盲区。   比如,本该由人性和人的内在良知驱动的社会行为,如果完全指望外在的法律强制,就难免有缘木求鱼的嫌疑。其次,惨剧激发的公众情绪,也不无偏差,许多人对路人冷漠、见死不救的愤怒,甚至超过了对逃逸的肇事者的愤怒。而其中受害者父母在监护孩子方面的严重失职,涉及“中国究竟有多少合格的父母”的重要问题――这一本该法律大有作为的领域,却基本上处于讨论的盲区,几乎没有被提及。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网友指出,类似事件在文明先进的国家,死难女童的父母必定因失职遭到法律的严惩。   在道德沦丧的哀叹和反思中,本为道德之源的文化,也少有人提及。不被愤怒冲昏头脑,心神离乱,就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世风日下、道德滑坡、腐败横行、社会冷酷、良知缺失,正是文明教化乏力的结果,也恰是在拜金主义和权力崇拜浪潮中,文化长期落后、日益劣质,文明被野蛮占了上风的表征。   出离愤怒之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