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候变迁中发展鸿沟
气候变迁中的发展鸿沟
“看,这就是气候变化。从1860年到现在,阿莱奇冰川直在后退。尤其是最近30年,消融速度加快了”瑞士环境保护组织Pro Natura的负责人劳多?艾尔布莱齐(Laudo Albrecht)指着眼前的阿莱奇冰川(Aletchgletscher)对记者说。
日前,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间秘书处和媒体21全球记者网联合组织了五大洲的20多名记者,研讨、采访气候变化问题.笔者跟随记者团参加了瑞士和毛里塔尼亚的活动。
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旅游
“冰川消融没什么不一般,历史上冰川后退、前进是常有的事。但是,1893年冰川后退了6米,2006年退了115米,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值。不但冰川的长度缩短了,冰层的厚度也在降低。导游们证实了我们的观测结果,以前进入冰川的小路都消失了,他们只好找新路。”
阿莱奇冰川位于瑞士南部的瓦莱州,是阿尔卑斯山中最长的冰川,有23公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瑞士著名的旅游胜地。冰雪消融让它以年均50米的速度后退,裸露出山脉表层。
谈到冰川消融产生的影响,艾尔布莱齐说:“人人都来看冰川了!靠旅游谋生的当地人住在山的另一边,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他们也不来看冰川。”在旅游旺季,阿莱奇冰川能吸引五六万游客,大部分是外国人。各国记者一再追问冰川消融的负面影响,艾尔布莱齐说:“这附近的水电站能获利,因为下山的水多了。”
陪同记者的另一位科学家格雷戈里?格林沃德(Gregory Greenwood)博士则提醒道:“冰川融化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会,比如雪崩和滑坡。另外,如果影响了冰川的景色,旅游业会受到影响。”
阿莱奇冰川体积巨大,如果全部融化,按照每人每天1升水的用量,它能供应全世界6年。也许正是因为冰川消融的速度不惊人,所以当地人不把它当回事。
在瓦莱州采访期间,瑞士的高山牧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了养牛,瑞士人不惜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砍树种草,而牧场的生存全靠政府补贴。80年代以来,瑞士的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于是,农民为奶牛买了保险,其中还包括空中救援。因此,直升飞机会把伤、病奶牛运到山下诊治,好了再送???高山牧场。这样的赔本买卖源于瑞士对农业自给的重视,代价再高,政府也要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这看上去与气候变化无关,其实,农业适应能力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最大挑战之―。对于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口的5.4%,无论从产业结构、科技水平、还是资金支持来说,都有充足的资源适应气候变化。但是在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就严峻多了。
非洲的“气候罪人”
告别瑞士,记者们来到毛里塔尼亚。这是一个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的欠发达国家,可耕种土地只占国土面积的0.2%,大部分人口靠农牧业为生。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协助下,记者团深入沙漠腹地,深刻感受了生存和发展的艰难。
以能源为例,木炭仍然是老百姓烧水做饭的主要能源材料,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植被破坏。烧炭就要砍树,沙漠国家里的树本来就不多,政府也规定了伐木制碳的指标,可是实践中执行不力。前文提到的格林沃德博士20年前曾在毛里塔尼亚工作3年,据他讲,当年曾有援助机构鼓励当地人用电以改变沙漠化严重的趋势,但是没有成功。因为不但要提供电,还要铺设输电线路、提供家用电器,投入太大。
水更是大问题。最近几年,干旱是毛里塔尼亚外债高筑的重要原因之一,30%的人口遇到季节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地人把干旱归结为气候变化。UNDP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南部城市基法附近的一个山谷,我们沿着干涸的河床、踩着滚烫的石头―直走到山谷尽头,才发现了残存的绿色植物和一潭绿水,但是附近已经没有人居住了。
沙漠里的水井很深,有几十米,要用毛驴才能把水提上来。UNDP帮助一些村子搞了太阳能项目,用水泵把井水源源不断地抽到蓄水池里,既不浪费,又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灌溉。但是UNDP不可能为每个村子安装这些设备,对于当地人来说,无论是太阳能电池还是修建蓄水池,都是巨额开销。
除了一望无边的沙漠,毛里塔尼亚还有700公里海岸线。记者们来到首都努瓦克肖特北部160公里处的渔村Mamghar。这个村子有150PA家,世代以出海打渔为生。今年57岁的村长说:“我们村有2000多年历史了,没有毛里塔尼亚的时候就有Mamghar。以前,毛里塔尼亚有个谚语,‘想打渔就去Mamghar’。”记者问村长,能感觉到气候变化吗?村长十分肯定:“当然,天气冷的时候和暖的时候海里的鱼不一样。现在鱼不按着季节来了,总要晚两个星期。”
毛里塔尼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近年过度捕捞,破坏了近海植物并加剧了沿海的沙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欧盟总部里中国女翻译.doc
- 欧盟电子政务信息公平保障经验与借鉴.doc
- 欧盟语言困扰及其解决前景.doc
- 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实践与启示.doc
- 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召回制度特点.doc
- 欧洲企业家眼中中国人.doc
- 欧美声音档案数字化项目及其启示.doc
- 欧美奢侈助产“东亚奇迹”.doc
- 欧美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关举措.doc
-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