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西代县县名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山西代县县名渊源

浅论山西代县的县名渊源   摘要:春秋时狄族建立的古代国尽管存在时间较短、疆域较狭小,但在历史上,它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从最早的代郡、古代县 ,到代州,再到今天的山西代县,地名均受到了古代国的影响。今天的山西代县县名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国。   关键词:古代国 山西代县 代地 县名 渊源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2°44′―113°22′,北纬38°50′―39°21′,东与繁峙、西与原平、南与五台、北与山阴接壤。代县地形轮廓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代县北面是恒山余脉,南面是五台山麓,滹沱河水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山地、丘陵、盆地构成了全县的基本地貌,其中: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0.5%,丘陵占16.9%,平川盆地占12.6%。   山西代县有悠久的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代县因其境内有句注山、雁门关等险隘,自古就闻名天下。句注山早在先秦时期是天下九塞之一。晋《地道记》载:“北方有险,有卢龙、句注、飞狐,句注为之首。”顾炎武在《肇域志》“代州”条中写到“(代州)雁门山……为全晋屏蔽”。代县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同中原政权势力此消彼长的中间地带:游牧部族占据优势的时候,代县就成为游牧区;而一旦中原政权实力上升,代县就往往成为农业区,成为中原政权向游牧部族推进的前沿。代县正是因为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山西代县政区沿革简述   今山西代县,“古唐国之地。《禹贡》冀州之域。”[1]   春秋时期,今山西代县为晋国攻占。马保春认为在晋厉公、悼公时期,晋国的疆域已经到达今山西代县。[2]晋末,赵襄子在夏屋山诱杀代王。“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3]古代国灭亡。   战国时期,今山西代县属赵。《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氏)其后既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句注之北……”。战国末年,邯郸被秦军攻破后,“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3]最终,代地被秦军攻占,代王嘉被掳。   秦代,今山西代县属太原郡。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秦朝太原郡、雁门郡之间标注有句注山,可知秦朝太原、雁门二郡以句注山为界。   西汉,今山西代县为广武县,隶属太原郡。《汉书?地理志上》“太原郡”条载:“广武。句注、贾屋在北”。这是今山西代县历史上第一次设县。?之后太原郡一度划归代国。[4]王莽纂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汉书?地理志上》载:“广武……莽为信恒县。”   东汉,“(广武县)改属雁门郡”[5]。   三国魏黄初元年,中原政权弃勾注山以北之地,“徙雁门郡南渡勾注,治广武县”[6]。这是历史上,代县第一次成为郡级行政单位的治所。西晋因之。   十六国时期,今山西代县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但其政区建制未发生过大的变化。   北魏初期,广武县属雁门郡,为雁门郡治所,归司州管辖[7]。太平真君七年置肆州,领永安郡、秀容郡、雁门郡[8]。公元534年,魏分东西,肆州属东魏,辖有雁门郡广武县。北齐、北周因之。北周大象元年移肆州治雁门郡,州、郡同治广武县。[9]   隋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雁门郡广武县属肆州。开皇三年之后,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二级制,改肆州为代州。[10]“隋开皇十八年以太子广讳,改曰雁门县。”[5]“大业初为雁门郡”[5]。   唐武德初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11]天宝元年,改代州为雁门郡。[11]乾元元年,改雁门郡为代州。[11]   五代时期,今山西代县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所有,皆称代州雁门县。[7]   北宋仍置代州(防御州),治雁门县。[12]杨业应是代州第一任知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载:“(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辛卯)上以郑州防御使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癸巳,命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金仍置代州雁门县,隶河东北路。[13]   元代,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隶属中书省,称为“腹里”[14]。元代仍治代州,省州治雁门县入州,州治在今代县城[14]。   明洪武二年,降代州为代县[15]。这是山西大地上第一次有“代县”之名。八年后复升为州,州治在今代县城[15]。   清代,仍称代州,州治在今代县城[16]。   民国元年,废州,改称代县。三十二年十一月至三十四年秋,代县南山部分地区与东崞县合并为崞代县。三十三年冬,山阴、代县合并为山代县,为时两月复分。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繁峙、代县合并为繁峙县。1961年,繁代分置。   二、山西代县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