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docVIP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准备: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吸毛器的发明   怎样才能使洗衣机洗后的衣服上不沾事实小面团之类的东西?这曾经是一个令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难题。日本一位家庭妇女在为这个问题所缠绕时,突然想起幼年时在农村山冈上用小网捕捉蜻蜓的情景,既然可以用小网网住蜻蜓,那在洗衣机中放一个小网是不是也可以网住小面团一类的杂物呢?许多科技人员认为她这种想法太缺乏科学头脑了,对此没加理睬。这位家庭妇女没有被权威所吓倒,经过三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发明出了现在洗衣机上的吸毛器,专利期限为15年,取得的专利费高达1、5亿日元。   点评:(看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为手段,同客观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日本的一位家庭妇女发明了洗衣机上的吸毛器,解决了连科技人员也大感棘手的难题,也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模拟练习: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Jameswatt,1736——1819)英格兰发明家。1736年1月9日生于英格兰格林诺克。童年时代曾经在文法学校读过书,但是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有一次,一台纽可门蒸汽机损坏,要瓦特修复。瓦特在修理这种蒸汽机时,弄清全部工作原理,找到了它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结。1765年他动手设计了一个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汽缸外装上绝热套子,使它一直高温,新的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从汽缸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作蒸汽机,并且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机迅速被各工业部门采用,为产业革命铺平了道路。1785年,瓦特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点评: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趣味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认识到实践对我们的重要性?)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准备:   1、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歪打正着   一天,张飞从曹操处赴宴归来,对刘备吹胡子瞪眼大发雷霆。孔明问其故,飞答:“都道曹操为人慷慨大方,非也,他是天下第一大小气鬼。”孔明道:“请将军细说一二。”飞道:“我刚到曹营,他二话没说,就对我伸出双手比了个圆圈,我认为他午饭想让我吃烙饼。我摆了摆手,双臂一伸,要吃拉面。他又竖起右手拇指,我跟着竖起右手三指,意思是说,一碗不行要吃三碗。曹操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我一抹身回来了。”孔明听罢大笑:“将军误会了曹操,他刚才是与你打了个哑谜。”张飞瞪大眼睛看着孔明。孔明说:“曹操双手画了个圆圈,意思是我要统一中原。将军双臂一展,意思是说,请问我的丈八长矛答应不?曹操竖起右手拇指,意思是我乃汉朝大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军竖起右手三指,意思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怕你!曹操摇了摇头,意思是说,都说张飞绣花粗中有细,果然名不虚传。此时,他也误会了将军,这场哑谜以将军的胜利而告终。”飞听罢,释然,大笑。   点评:(看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这个故事,与“做贼心虚”、“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等民颜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观点和方法不同,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模拟练习:   猪的回答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并且猛烈地反抗起来。绵羊和奶牛非常讨厌小猪的惨叫,说:“他常常捉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