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 精品系列课件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 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A、军事上: 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B、人心上: 全国人民热烈拥护; C、政治、思想、理论上: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组织上: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9; 地点:北京; 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时间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 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1)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 A、确立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B、主要内容: 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 C、特点: 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意义: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共同纲领》 《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行 代行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确立和发展: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目的是什么? 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特点 1、实行原因 大杂居、小聚居 2、建立法律依据: ①1949年《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 3、概况: 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 4、评价: ①是根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共“八大”的探索(1956.9)----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 A、文革的发动: 根本原因: B、文革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有哪些主要表现? ①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③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左倾”错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大转折;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 A、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 ② 1981年叶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