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维与三维图形的转换.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维与三维图形的转换 (1) 内 容 由轴测图画三视图(3) 切点 脱开 画到切点止 ? ? 由轴测图画三视图(4) 答案 由轴测图画三视图(5) 答案 课后作业 习题集 P99-T1 P100-T2 P101-T3 P102-T4 P105-T7 * (教材 P179-183、P209-213) 一、视图的概念 二、组合关系与视图中图线的处理 三、三维形体的视图 V W H 立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立体的所有表面的投影总和。 一、视图的概念 1.三个视图 主视图 —V投影 俯视图 —H投影 左视图 —W投影 2.三个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长 高 宽 宽 三面投影与三个视图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上 下 左 右 后 前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二、组合关系与视图中图线的处理 叠加产生交线 共面则无分界线 叠加产生交线 1、叠 加 挖切产生交线(有不可见图线:虚线) 2、挖切 无线 无线 注意:相切处无线! ● 3、相切(表面光滑过渡) 悬空线(脱空线) 相切处无交线 4、截交线 5、相贯线 由于铸造或锻造圆角的存在,使得铸件表面的相贯线变得不明显,为了区分不同表面,以过渡线的形式画出。 ⑴ 两曲面相交 过渡线不与 圆角轮廓接触 铸造圆角 过渡线 6、过渡线 注意:过渡线用细实线画出! ⑵ 两等直径圆柱相交 切点附近断开 铸造圆角 ⑶ 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过渡线画法 过渡线 过渡线 过渡线 ⑷ 圆柱与肋板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 相交 相交 相切 相切 从这点开始有曲线 1、视图选择 三、三维形体的视图 形状特征清楚 虚线增加 主要形状投影可见 相对位置明确 主要形状不可见 相对位置明确 左 俯 主 方案一 左 俯 主 方案二 左 俯 主 方案二:主视图突出相对位置 左 俯 主 方案一:主视图突出形状特征 1、主视图选择原则: 主视图应比较多的反映物体的形状特征和相互位置关系 2、其它视图选用条件: 应能反映物体某部分的形状特征; 与主视图或其它视图配合反映物体形状特征和相互位置 3、注意选择不可见投影较少的视图 4、注意图幅布置应合理 小结 1)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分别画出各部分的相应视图。 2)综合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及组合关系,正确画出各部分相互形成的交线。 3)检查、加深,完成视图。 形体分析法 2、三维形体视图的画法 ⒈ 分解形体 套筒 底板 支撑板 肋板 ⒉ 分析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及组合关系 ⒊ 选择主视图 原则:主视图应较多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 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例1:画轴承座的三视图 ⒋ 画底稿 ⑴ 布置视图: ⑵ 逐个画各形体的三个视图 画对称中心线、轴线及定位基准线 ● ● ● ● ⒌ 检查、加深 ● ● 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开始画,三个视图对照画。 先整体,后局部。先定位置,后定形状。 ① 画底板 ② 画套筒 ③ 画支撑板 ④ 画肋板 ● 最后结果 ⒈ 形体分析 p 作图时注意分析P面的投影 例2:求作导向块的三视图 ⒉ 画底稿 p ⒊ 检查、加深 最后结果 课堂练习 由轴测图画三视图(1) 由轴测图画三视图(2) *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