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亚洲和太平洋稻区的重要病害。在我国,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后随带菌种子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以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被列为我国有潜在危险性的植物病害。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一 症状
由于品种、环境条件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蘖期后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在环境条件有利和品种感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凋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尔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折断病株的茎基部并用手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剥开刚刚青枯的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在病株茎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存在,但在显现这种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
二 病原物
????病原物为稻黄单胞杆菌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Ishiyama) Swings],细菌,黄单胞杆菌属。
????1.形态与生理性状??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菌体表面有一层胶质分泌物。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质地均匀,表面隆起,光滑发亮,无荧光,有粘性。格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2.生理分化??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根据在IR26、Java14、南粳15、Tetep和金刚30等5个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我国白叶枯病菌分为Ⅰ~Ⅶ等7个致病型。长江流域以北以Ⅱ型和Ⅰ型为主,长江流域以Ⅱ、Ⅳ型为多,而南方稻区则以Ⅳ型为多,在广东和福建还有少量的Ⅴ型。
????3.寄主范围??自然条件下,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还可侵染陆稻、野生稻、茭白和李氏禾、鞘糠草及秕壳草等一些李氏禾属杂草,但不普遍。人工接种时,病菌还可侵染雀稗、马唐和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但显症时间较水稻为迟。
三 病害循环
????1.越冬与初侵染源??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区以病稻草传病为主,新病区以带菌谷种传病为主;带病谷种的远距离调运是病区逐步扩大的原因。
????(1)病稻草和稻桩:干燥条件下堆贮的病稻草上的病菌可存活7个月至1年以上,可以越冬传病,而散落田间经日晒雨淋或被水浸泡后的病稻草上的病菌则很快死亡。未沤烂即还田的双季早稻病草对晚稻秧苗有一定的传病作用。发生凋萎型白叶枯病的稻桩里的病菌可存活到翌年5月以后,成为初侵染源。
????(2)带菌谷种:水稻抽穗扬花时,病菌随风雨露滴沾染花器,潜伏于颖壳组织或胚和胚乳表面越冬,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半年以上。翌年,病种播种后即产生病苗。
????(3)杂草及其他植物:马唐、茭白、紫云英、草芦、看麦娘、异假稻、鞘糠草和秕壳草等多种植物可带菌越冬,但这些带菌植物作为初侵染源的实际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传播和侵染??越冬病菌随流水传播到秧苗。稻根的分泌物可吸引周围的病菌向根际聚集或使生长停滞的病菌活化增殖,然后从叶片的水孔、伤口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新伤口较老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病菌从叶片的水孔通过通水组织达到维管束或直接从叶片伤口进入维管束后,在导管内大量增殖,一般引起叶枯型症状,当环境条件特别适宜且品种高度感病时则可引起急性型症状。从变态气孔侵入的病菌只停留在附近的细胞间隙内,不能进入维管束,在适宜条件下再被释放到稻体外,然后再从伤口或水孔侵入才能到达维管束引起病变。病菌从茎基或根部的伤口侵入时,可通过在维管束中的增殖而扩展到其他部位,引起系统性侵染,使稻株出现凋萎型症状。有时秧苗虽已感染但不呈现症状,成为带菌秧苗,移栽后在条件适宜时即成为大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安全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docx VIP
- 托福写作172句型.doc VIP
- 三级助听器验配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1 Lead-in Cartoon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练习(译林版三起).pdf VIP
- 昌平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VIP
- 针灸入门广州中医药学PPT.ppt VIP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