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矫正记者“视觉”偏差
矫正记者的“视觉”偏差
记者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也是民众的代言人。记者应是公正的化身。应代表社会良心。因此,记者责任重大。记者的眼睛必须敏锐,更须力求全面、客观、公正,不容“发花”,不容出现过大的偏差。记者视觉出现偏差,报道有失客观公正,恶果是明显的:轻则丢掉自身形象,重则失去其所服务媒体的公信力,引得官司缠身,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群体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一)
记者视觉偏差有哪些类型?出现这些偏差的原因何在?
品格性偏差。品格性偏差多与利益有关。一是有的记者谋名,寻求轰动效应,报道视觉出现有意偏差。他们不惜“策划”和“导演”(有的与被报道者联手),是为了弄出“理想”的“好新闻”、“带啊新闻”,周正龙假老虎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是有的记者贪利,有偿新闻导致有意偏差。某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业绩”,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以金钱为诱饵,让记者或新闻媒体为其撰写、刊登新闻稿。这些新闻稿件中的所谓“事迹”,往往随意夸耀,偏差甚大。还有,一些受到上级或新闻媒体批评者,雇人为其撰写“消灾”新闻。这样的“新闻”也往往将小的写成大的。将一点写成全部,将准备做的写成已经做的。糊弄人。三是为亲朋私情所累。被人利用当枪使导致有意偏差。欺骗舆论与社会。
作风性偏差。这种偏差源于浮躁、懒惰、跟风,社会责任感差。这类记者在采访中不善于发现疑点。发现了疑点也不愿吃苦受累去追问个明白。他们往往只报喜,不报忧;以偏概全,以点为面;歪曲因果关系,随意解释事实;为观念“服务”,指鹿为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有些地方循环经济才开了个头。仅有几个“盆景”式的企业探了点路子,相关报道便推出这些地方的全面“经验”,好像这些地方一夜间便成了循环经济的楷模。有些地方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便突然间什么工作都能“跟上形势”。全面走在了前列:改善民生做得好。社会治安也不错,反腐倡廉是典型,干部作风蛮扎实……总之,不管上面倡导什么。不管上面要什么典型,都能在这里找到。这类报道总的特征,就是或有??或无意地不用联系、全面、发展、客观的观点看问题,随意扭曲事实。
素养性偏差。出现这类偏差,有的是因为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低。有的是对其所报道领域和专业涉及的知识储备不够,有的是采写经验不足。
技术性偏差。这类偏差的出现,或是因为“扭”角度引起的,或是因为表达方式不正确引起的,或是因为对“点”与“面”把握不当引起的。或是对“本”“末”关系、本质与现象判断失误引起的。
记者视觉偏差从主观上分类,还可分为善意偏差、恶意偏差和无意偏差三类。其中,恶意偏差不能容忍,无意偏差可以谅解但必须力求避免,善意偏差应该肯定。比如,报道社会新闻时尽可能避开血腥、淫秽事实,尽可能避免伤害弱势群体,就是完全正确的。对有可,能引起社会、经济震荡的新闻,有意选择性地报道以确保经济、社会稳定,也是记者社会责任感强的表现。
(二)
怎样杜绝记者的视觉出现恶意偏差,尽可能减少无意偏差?
首先,必须强化教育,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消除雇佣意识。记者是一种特殊职业,绝不能以“为稻粮谋”的心态对待之。记者下笔有千钧,承载着对祖国、社会、党和人民的重大责任,如因其恶意偏差导致重大失误,就是对祖国、党和人民的犯罪。
要坚持新闻的基本原则。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发展和保护先进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党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出发点,解难不发难,帮忙不添乱,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以客观公正的务实态度从事采写实践。客观与公正是新闻规律的要求。不善于运用新闻的客观手法,必定损害舆论的客观性。无论是记者还是媒体,都应首先考虑报道的社会效果,降低乃至杜绝报道的负面作用。
其次,记者要避免视觉偏差,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文章,严谨从业,毫不懈怠,将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头。一位著名记者曾说过一句话:第一是叙述事实,第二是叙述事实,第三还是叙述事实。这显得尤为重要。
要有大局意识。以社会效益为评价标准,把握合适的“度”。写稿时谨慎措词,切忌随意夸张,信口开河。
采访要实,报道更要实。记者必须扎实采访调查。先入为主,带着主观意图到下面找材料,容易偏离实际,添枝加叶,犯主观主义错误,这是大忌。要尽量写“所见”。千万不要妄加个人主观臆断之词。要作现场描写,可写目击者怎么说,而不要写我怎么看。要对事件发表看法,也只能写当事人和旁观者的看法,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借群众之口讲出。不仅要追求事实的真实,还要追求细节的真实和造词用语的准确。
新闻采写忌管中窥豹。新闻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幼儿园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打印版)-趣味版.pdf VIP
- (推荐!)2025医疗器械研究资料产品性能研究报告模板(护理包为例).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优质课件.pptx VIP
- 罗宾斯管理学第15版中文PPT第14章.pptx VIP
-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定稿).pdf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案.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含答案(共67份).pdf
- J-STD-035A非密封封装电子器件的声学显微技术.pdf VIP
- 医疗器械注册研究资料模板.pdf VIP
- 《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国有企业供应链采购活动与监督》2023修订版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