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人“幸福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渚人“幸福生活”

良渚人的“幸福生活”   良渚社会已有了文明的迹象   赵晔在瓶窑镇良渚工作站吃了20年工作餐,12月3日中午,他端着一碗晶莹的大米饭,轻松地告诉记者:良渚人就是吃大米的,他们已经能够分种粳米和籼米。另外,良渚人的副食也不错,他们有鱼吃,还吃螺丝、吃鲜美的蚌和贝,主副食搭配伙食还不错。      日常生活      非但吃得不错,良渚人还有酒喝。在赵晔的讲述中,良渚人的生活听起来似乎令人愉快,他们会种不同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大米,可能会酿制米酒。另外,这一带水果丰盛,他们还可能会酿果酒。   至于良渚人是在家喝酒还是在酒肆聚众而饮就不得而知了,唯一能够推测的是,他们的宗教活动需要借助酒力,“酒使人产生迷幻的感觉,通过这种感觉巫师可以把良渚人带进祭神的最佳状态”。王宁远说。   良渚人必须在较短的生命时间里完成各种使命,在当代人30多岁还在谈恋爱的年龄,良渚人已经传宗接代并走完一生。他们的家庭一般只有两代人,等不及三世同堂。出土的墓葬还透露出他们的婚姻形态,他们不仅有了婚姻甚至还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生活。   良渚人被一些做DNA鉴定的学者认为是今天具有马来人种特征的广东和广西人的先人。但王宁远说这并非定论,由于目前出土的遗骨并不多,所以这种检验的标本数量太少,还不足以被采信。良渚人的体征跟当代人差不多,只是略低些,男人一般一米六左右。      良渚玉器         良渚人生活在一个气候温暖的年代,有着相当宽松的活动范围和自由空间。   水中的一些作业,捕鱼、采菱(当时他们己发现菱角可以吃)可以通过他们的小船来完成。除了水中作业他们还上山围猎野猪。集体围猎的场面尽管惊险但猎获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惊险来源于良渚人没有长武器,石块和棍棒显得作用有限,只适合近身杀伐,然而聪明的良渚人还是能够降服野猪。在良渚还有驯养动物的遗迹。王宁远告诉《新世纪周刊》,在良渚墓葬中就有野猪和狗的遗骨。   良渚人还没有找到冶金的方法,虽然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米平原上已经有人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在良渚的出土物中???前还没有发现金属,出土最多的是玉器,“这并不能说明良渚人的才智比别人差”,刘斌强调“良渚人找到了玉,玉同样是矿藏,能从矿物中找到玉并能如此精雕细琢,就非常了不起。”良渚人必须找到另一种硬度大于玉的东西作为雕琢工具。   严文明:“良渚古城,文明圣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教授认为:“良渚古城的文明在同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接近或初步进入国家阶段。良渚文化的势力,影响了半个中国。五湖流域是深受良渚文化影响的核心区域,嘉兴、苏州、上海、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出土的同时期器物,其形态和花纹基本相似,可以认定这一区域间有基本统一的宗教观念和相互关联的政治组织。北至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地区、西至安徽和江西两省,可以看作是良渚文化的扩张区。而从山西到广东北部这几乎占半个中国的地区则是良渚文化的影响区。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和广东石峡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良渚文化的玉器。可以说,中华文明文明主体文化中,继承了很多良渚文化的元素,比如琮、壁、钺以及鼎等,若良渚古城没有如此高的政治和经济水平,影响范围是不会有这么大的。”      等级社会的生死差异      会琢玉的良渚艺术家没有时间为自己栽种水稻、捕鱼、采集树上的酸枣,他的生活来源或者是交换,或者是一种类似于“御用”的关系,社会职能分工已经出现。住在熟土墩上的王和贵族需要带了玉琮到另一个世界去说明身份,玉琮是他的“名片”;而没有钺,就无法表明他掌过军权。陪葬品显示着死者的神权、王权和军权,或者说明此人只是平民。普通人的墓葬里只有黑陶这样的生活用品,从这些殉葬制度上可见良渚人活在个等级礼制的社会里。王生前的熟土墩就是一个高等级礼制建筑的基址,死后的墓葬显露出良渚社会已有了等级制度等文明的迹象。   1000个良渚劳动力用了10年时间完成莫角山土墩,王居住在自己的乐土上。因为王的土地占有量大于普通良渚人,所以王生前住在莫角山,死后葬在反山,两处相距几百米。普通良渚人没有这样阔绰的土地资源,所以死后只能葬在房屋旁边。   一个普通的良渚人生前的住房与王的差别也可以想像。王的土墩是铺一层黄土再铺一层沙土,夯实;再铺一层黄土压一层沙土,再夯实,如此反复地用黄土和沙土叠压多次夯实而成。王的住房有柱有梁,否则他的土墩上不会留下这么规整的“柱坑”以证明这里曾是高等级的大木构建筑。普通良渚人建房简陋得多,当然也得用黏土先堆成土墩,墙体用寸径的木条排成栅栏,再把拌有稻草的黄泥涂到墙上去,使其密不透风,屋顶就用茅草铺盖。   室内用火烘干就行了,“你见过南方的鸭棚吗?它跟搭鸭棚的方法差不多。”王宁远用这样的设问结束他对良渚人房屋的描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