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风貌 重塑水乡风情.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造特色风貌 重塑水乡风情

打造特色风貌,重塑水乡风情 发布日期:2013-4-28 近日,在市委徐建华书记主持的市城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筑风貌设计指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东莞水乡打造特色建筑风貌的具体要求:(一)水乡地区整体开发强度应按全市平均水平70%左右进行控制。(二)在整体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按照“大疏大密,分级控制”的密度分区思路控制空间布局。(三)水乡建筑的风格在统一基调基础上,应赋予一定灵活性。(四)明确“浅色底(白、浅灰、浅黄)+点缀红”为水乡建筑的基础色调。(五)要重点控制水乡地区核心区域、滨水地区、节点窗口地区,弹性引导控制其他区域。会议要求由市城乡规划局牵头制定详细的管理技术规定,报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形成水乡建筑风貌管理的法定文件。 整体结构:水环加放射,轴带加双网 对水乡地区的整体建筑风貌控制并不是要搞“一刀切”,而是在一定控制力度下,对风貌的选择提供多种可能性,通过“必须做什么、鼓励做什么、控制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来调整控制力度,实现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城市意象。《指引》提出整合水、陆景观,结合水网和绿道,构建“水环加放射、轴带加双网”的整体格局(图1),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能全方位体验水乡的特色。 强度控制:全市平均水平70% 空间疏朗、视野开阔是水乡城市形态的最大特色,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水乡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应比其他片区低,宜按全市平均水平的70%左右控制。在整体强度降低的同时,按照“面疏核密、分级控制”的密度分区思路控制空间布局,核心区提强度提密度,一般区降强度提密度,景观区降强度降密度,最终望洪新城—城镇中心--站点地区--一般地区四个建设层次的开发强度逐级降低,打造轮廓清晰、高低有致的城市形态(图2),实现整体开敞和局部集中的统一。 基础色调:“浅色底+点缀红” 东莞传统建筑特色较为明显,从建筑材料来看,民国以前红砂岩是广府建筑的代表性材质,曾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作为辨识度较高的本地石材,红砂岩具有极强的东莞特色和岭南地域特征;从建筑色彩来说,东莞传统建筑呈现以灰色麻石为基调并以红砂岩加以点缀的特点,重在屋脊、檐下、墙头、梁架等重点部位上加强装饰。基于对本地传统建筑特色的传承,未来东莞水乡将以“浅色底(白、浅灰、浅黄)+点缀红”为建筑的基础色调,重点公共建筑中使用红砂岩为建筑装饰材料,比例不低于整体建筑材料使用的20%,非重点公共建筑建议使用红砂岩或相似替代材料,比例不限。 屋顶形式:坡屋顶为主 建筑屋顶是影响一个地区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界面,很多城市(如上海)都对屋顶形式进行过专门整饰,为实现相对统一的建筑风貌,结合东莞水乡地区的气候特征,要求低层建筑统一采用坡屋顶,占屋顶面积可达80%;多层及高层裙楼(1-4层)可考虑使用坡屋顶,占屋顶面积可达40%;高层塔楼不建议使用坡屋顶。 重点控制:滨水空间 “水”是水乡的灵魂,也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纽带,不同尺度的水道应打造不同特色的滨水空间。入海外江交通可达性较弱,主要依靠大尺度的地景形成地标,滨水公共空间要求相对不高;枝状河流在中心城区部分主要通过重要公共建筑和连续的大尺度景观来塑造滨水空间,在城市外围区则可布置居住建筑,但应保证足够的视线通廊;内河涌滨水地块不宜过大,主要为中低层及高密度建设,滨河宜设置公共空间,并确保视线、通风和交通廊道的贯通,同时在滨水空间较多采用景观手法设置桥、水口塔、码头、榕树等传统水乡元素,凸显岭南水乡特征。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