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为了单纯友情聚会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会为了单纯友情聚会呢

谁会为了单纯的友情聚会呢   没什么不能没钱,错!钱不是问题,21世纪最缺朋友。你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一起单纯吃顿饭的朋友。      假如没有应酬、不是工作餐、又不愿回家,你最想跟谁吃饭?――朋友。   但现在怎样定义朋友是一件困难之事:同事亦友、客户亦友、合作伙伴亦友,朋友反而不见了。   豆瓣小组上半夜发帖,要不了两分钟,就能找到一起去鬼街宵夜的陌生朋友,不是为了一夜性,而是一夜友,大家临时作伴,醉后各分散。   到了不为金钱、性而伤自尊的时候了,朋友变得重要起来。      北京人的交友观      有人说,在北京一起换过名片就能称为“认识”,一起吃过一顿饭就能称为“朋友”,一年能见上一次面就能称为“老友”了。虽说是感叹北京的地大、人多,速来扎堆,倒也反映出在北京地界上,不得不如此行事的交友观。   一个来北京不久的写字楼白领抱怨说,没事不敢打朋友电话。“约吃饭吧,很多朋友都会问‘有事吗’,其实真没事,就想一起吃个饭。”一考虑到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他的许多朋友都退缩了,饭局都约不上。“这倒不是说朋友们不真心,如果有事,他们一定会来的。没事则免谈。”   因此,朋友的维护对很多人而言,见面只是一年一度的事。“联络感情”大都通过电话、短信、快递、网络等方式进行。但北京多各类活动和社交场所,朋友间也不乏经常照面,这时候就“相逢不如偶遇”了。   从代际上来看,50后更念旧,60后更注重朋友的匹配性,70后更乐意把同事当朋友,80后则把工作和朋友分得很开。这可能跟他们是独生子女一代有关系,他们更需要“闺密”。   电影《霍元甲》中的一个场景很能说明北方人交友的豪爽,当一群人找李连杰扮演的霍元甲叩头、拜师学艺时,李连杰对每个人都如此说:“来,干了这碗酒,就是兄弟!”   但这样的场景现实中已不多见,应酬与社交场合喝得酩酊大醉的,除了被人笑话为傻之外,已没有更多的赞誉。北京最有名的饭局组织者现在是黄珂,在他望京的家中,流水席一年四季供应,导演、诗人、艺术家、商人、地方官员荟萃,许多朋友把他这里当作了???龙,带朋友来谈事、吃饭、结交。黄珂笑言:“他们谈他们的事,我忙我的,有的时候来的很多人我也不认识,吃饭时一起吃。”更紧密的朋友则在他这里斗地主、闹腾,富有者也给他捐一些钱。他自己印一本杂志,偏文化和思想,叫《黄客》,很多撰稿人都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这几年里,他把黄家筵延伸到几个地方,798、亚运村、南新仓的“天下盐川菜”餐厅就是他开的。朋友看他的耳朵,说他有“慧根”。   很多人羡慕他高朋满座、朋友如云。在北京CBD,则没有这样的气氛,快节奏与工作压力消耗了人们交友的热情。见面为实用主义所支配,即便是朋友,总要找个由头才能聚在一起,最好的说法是“谈事”。这是继“开会”之后最好的理由。所以,看北京的咖啡馆,与上海完全不同。上海的咖啡馆充满了慵懒、精致的情调,而北京则每个人都在急匆匆地窃窃私语,像极了本雅明笔下所说的“职业密谋家”。   那些每年要飞去美国两周的绿卡持有者和高尔夫爱好者,则更是缺少朋友了。他们有许多利益共同体的伙伴,但缺少朋友。尊敬、恭从是他们体面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身份象征,但很难有知心朋友了。一个房地产商老板,则在他巨大的办公室养了几只飞鸟,每天他对这几只鸟心生喜悦。有时在中午,他会约一些文化界的朋友,跟他一起在办公室吃盒饭、骂娘、讨论书法。以此保持一份心灵上的默契。      如果没有朋友,有关生活品质的一切,都是虚假。      21世纪什么最缺?朋友      餍足的一代物质充裕,经济危机打不倒,股市崩盘压不垮,但却心灵荒芜,用别人的八卦掩盖自己的隐私,关注他人甚于自我,到头来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想想真的很惨,自己都同情自己,但还不能伤感,一伤感别人说你矫情,什么都有了瞎感叹什么呀。可是,赖在办公室加班不回家的,磨磨蹭蹭要找个饭辙的,挂在MSN上签名写着“谁来陪我晚餐?”的,大多是F40,老男人。   钱不是问题,女人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也许是成功人士的内心隐秘情结。在炫耀性的竞富赛跑中,朋友缺席――呐喊助威的都是恩人,但难称知己。   不是没朋友,而是太少时间给朋友,于是朋友由近至远,由熟变生,由热渐冷,最终人走茶凉,朋友被淘汰出局。   人们总想认识更多的朋友,贪多,遍洒英雄帖,以为这样效率高,但做朋友偏偏是件跟效率无关的事。一辈子的朋友才叫朋友,这样屈指算下来,朋友真是凤毛麟角。   没有三五知己,做人一定有问题。古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指无利益瓜葛,只为彼此谈得来,敬重,所以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知字,好难。   岳飞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是政治抱负,谋求政友。高晓松在一张唱片的文案中曾写道:“再也没有了独行万里为曾允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