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重言词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重言词初探

《左传》重言词初探-汉语言文学 《左传》重言词初探 郝继东 蒋婷婷 高鸿博 摘 要:《左传》中的重言词除去重复共出现45次,从词性上看,多数为形容词;从分类上看,多数为叠词;从来源上说,多数是引《诗》,也有一些谣言、俗语。可见,作为《春秋》的传承阐释之作,《左传》也具有正统史书的特征,语言具有规范性。因此,在《左传》中出现的重言词多为引用或口语中出现,显然折射出了当时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因此,对《左传》中的重言词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左传 重言词 性质 来源 重言词在历史上有多种称呼,如“重语”“重文”“叠音词”“重言形况字”“叠字”等,但就其形式上说其实就是两个相同音节相同形体的字重叠在一起而形成的词,而且组成重言词的这两个单字没有主次之分,并列合并成词,共同表达一定的语义。需要注意的是,重言词注重的是音同和形同,如果单以音命名,如叠音词之类,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左传》中重言词除去重复共出现45次,基本上反映了先秦时期重言词的使用规律和特征。下面就《左传》中出现的重言词分类、词性和来源给予简要探究。 一、左传中重言词的类别 清人邵晋涵在《尔雅正义·释训》中说:“古者重语,皆为形容之词,有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如肃肃,敬也,丕丕,大也,只言肃,只言丕亦为敬也、大也。有单举其文即与重语异义者,如坎坎,喜也,居居,恶也,只言坎,只言居,则非喜与恶矣。”[1]后代学者多宗邵氏之说,将重言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字与叠字同义,可称之为叠词,一类是单字与叠字不同义,可称之为叠字。[2]实际上,从词类划分的角度上说,前者是词的重叠,是合成词;后者是字的重叠,是单纯词。吕叔湘先生将其分为“不叠也能用”和“不叠不能用”[3]用语通俗易懂,但稍显不确。不是“不叠不能用”,而是不叠和叠用意义和用法有明显不同。重言词和组成重言词的单字并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单字义与重言义有无关系的问题。有,则为合成词,是叠词;无,则为单纯词,是叠字。 根据以上的原则,对《左传》中出现的重言词进行分析,也可分成上述两类,分别例举如下。 叠词有:兢兢、每每、皇皇、穆穆、赳赳、赫赫、賁賁、泱泱、谆谆、种种、恤恤、愔愔、跦跦、遥遥、闵闵、茕茕、绵绵等。例如: (1)是以《鲁颂》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文公二年) (2)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文公十八年) (3)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襄公十三年) (4)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哀公十六年) 例(1)中的“皇皇”是形容后帝的伟大,而单字“皇”也有大的意思。例(2)中的“穆穆”是静美的样子,而单字“穆”也有肃静、和穆之意。例(3)中的“赫赫”形容显赫、盛大貌,而单字“赫”也有明显、盛大的含义。例(4)中的“茕茕”是形容孤苦零丁的样子,而单字“茕”本为“回转疾飞”(《说文》),引申义亦为“无所依”义。 叠字有:融融、泄泄、锵锵、振振、贲贲、焞焞、战战、韡韡、菁菁、优优、荡荡、芒芒、挺挺、扃扃、没没、沨沨、熙熙、譆譆、出出、棣棣、屑屑、燕燕、翼翼等,例如: (5)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僖公二十四年) (6)《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成公二年) (7)《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襄公三年) (8)何没没也!将焉用贿?(襄公二十四年) 例(5)中的“韡韡”,音韙韙,光明华美的样子,而单字“韡”《说文》释为“盛也”,不可信,也不见文献用例。例(6)中的“优优”,是宽和的样子。而单字“优”为美好的、出众的意思。例(7)中的“荡荡”为平坦之义,而单字“荡”本为水名。例(8)中的“没没”义同“昧昧”,意为糊涂的样子,而单字“没”的本义为沉入水中,二者义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左传》中既有叠词,也有叠字。叠字出现25次,占56%,叠词出现20次,占44%。可见,《左传》中出现的叠字、叠词所占比例相当,并无明显的此消彼长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春秋时期的史传语言里,重言词无论是合成表义的叠词还是单纯表义的叠字都不占优势。因此,与史传语言相类似的官方语言里,比较接近口语化的重言词没有多少存在的条件。 二、左传中重言词的词性 关于重言词的词性,历来认识比较一致。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认为“凡重言皆形容之词”[4]。阮元肯定“凡叠字皆形容之字”[5]。郭锡良考察了《诗经》中的353个叠音词,认为“全是状态形容词”[6]。赵克勤认为,“从词性来看,重言词主要包括象声词和形容词两大类,前者可称为象声重言词,后者可称为形容重言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