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课件》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ptVIP

《20古诗两首课件》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古诗两首课件》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 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就讲的是垂钓的故事,那么是谁垂钓呢?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呢?他垂钓又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吧! 小儿垂钓 人 教 版 小学第五册 制作人:李娟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生 字 注释译文 作品赏析 课堂练习 课后知识 课后作业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姓名:胡令能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注释译文: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回应,答应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侧重神态描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Zhì 稚:稚子、幼稚 Lún 纶:垂纶、纶线 课堂练习 稚子的外貌特点是什么?钓鱼的姿势是怎么样的? 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稚子在钓鱼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古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儿? 古诗在描绘稚子钓鱼时,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蓬头()子学垂纶 侧坐( )苔草映身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作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不似春花胜似春花。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王昭君》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赏析】开头两句对偶写出王昭君来到漠北的感受和心理:“胡风似剑镂人骨”,是写环境,是写感受,也是写王昭君来到异地他乡的心情;“汉月如钩钓胃肠”也用比的手法写王昭君对长安的思念,对故乡的撕心裂肺的怀想。第三句“魂梦不知身在路”就直接点出身在漠北路上,魂梦却在故乡;第四句“夜来犹自到昭阳”承着三句进一步写夜夜梦回长安,梦回昭阳宫,从而表达了王昭君的强烈爱家乡爱长安爱故国的思想。这是一首诗人借咏王昭君而表达爱国思想的诗。艺术上用比借代虽显露而不直白。 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 雷震 知有儿童促织,夜深篱落灯明。 ----------《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 高鼎 你想做哪道题呢?选择自己的一项完成吧 把这首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根据诗歌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