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
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新闻学
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
杨 叶
【摘 要】纸质媒体在当今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新民晚报的实践表明,精心策划和组织节假日报道,不仅可以提高传播力,也能扩大品牌影响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节假日报道的感染力,即:“吸引参与:让读者唱主角”、“真情投入:让主流新闻生动活泼”、“语言生动:让新闻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节假日报道 感染力
要使读者在节假日期间也看报纸,报纸就必须有自己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众多纸媒认为时政新闻少了,报纸主打内容少了,以为读者不那么喜欢看报纸了,于是对节假日报道“不太重视”的情况下,新民晚报却坚持“高度重视”节假日报道,实为难能可贵。
吸引参与:让读者“唱主角”
有些报纸的节假日报道主题选得好,立意也不错,可由于传播形式呆板,套路老旧,结果把很好的报道变成面孔死板、毫无新意的报道。为了使新闻报道出新有感染力,节假日报道就要打破“死板”的报道框框。我国著名报人徐铸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闻记者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要把精心采访得来的素材精心烹制后再献给读者。”这个“烹制”在节假日报道更能显示“味道”的有效途径就是“互动”。新民晚报在“吸引参与”上下功夫,取得成效。
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推出的6个版“我家的年俗”,可谓谋篇布局的佳作。浓郁的传统年味气息和挥之不去的乡愁亲情扑面而来。这是“吸引参与”的出新使然,其出新之一,是互动性强。新民晚报1月14日就向社会征集,来信来电多,读者积极参与,将亲身经历回忆爆料;编辑筛选出11个家庭底蕴丰富、味道醇厚的年俗传统线索;对于读者的征文,报社派出10位文字记者、4位摄影记者沉下去写“年俗”、拍“年景”。其出新之二,是各有特性。正如编者按说的“上海年俗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刊出的11个家庭过年习俗,有传统的,如高桥“27杯黄酒续孝道”、书院“吃长菜,好日子长长久久”、枫泾的“一锅笋干烧肉吃到年过完”、华亭的“炒花生,炒聋老鼠庆丰收”、崇明的“有钱没钱,蒸糕过年”;有现代的,如淮海路上大家庭的节假日聚会“每年团聚都会有策划书”、工人新村的“千只肉圆,年年团团圆圆”、老弄堂人家“石臼笃笃,年味别样浓”;有混搭的,现在新上海人多了,年俗就“混搭”了,如“东北媳妇过个潮汕年”、“苏浙沪年俗聚一家”等,每个家庭均配上适时的“年景照”。其出新之三,是版面资源整合。“我家的年俗”报道在版面资源的安排上,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分割的甚至难免“划地为牢”的“部门所有制”格局,对节日期间仅出8版至12版(且常含4版广告)的有限紧缺版面资源,果断整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确保“我家的年俗”报道夺人眼球,对版面资源握拳出击,忍痛割爱,舍去常规的体育、国内、国际等版面,一下子拿出6个版面集中整合,体现了整合型策划的重中之重,突出了主题溢出的规模效应。
让读者“唱主角”就是突出贴近性,这就要体现在为读者服务上,尤其是节假日,新民晚报抓住最抢眼的三大报道热点:旅游、交通、文体,做足做透,动静结合,自成系列。以2013年国庆节假日为例。一是写活动。正值《旅游法》实施,又是该报策划的《上海秋季森林花展》活动举办,加上上海旅游节、购物节,旅游是媒体关注的“第一亮点”。据统计,7天刊出旅游类报道39篇,“森林花展”专栏稿6篇、上海旅游报道17篇、国内旅游报道16篇。还有两个“目击”图片专版。对九寨沟(5A景区为何变成“死胡同”)、北京雾霾高速封闭影响出行、《旅游法》如何处罚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均及时做了透彻的评述报道。7日的《今晚调整作息,临睡做点“功课”》,专家对“长假综合征”提的建议很实用。二是写交通。出行的报道是最贴近读者的服务性报道。该报在7天里抓住上海交通状况刊登了19篇报道,抓头尾为重点,中间多提醒。10月1日《上海铁路今发送旅客40万人次》、《收费站“不发卡不落杆”见效果》;5日《今起迎返程客流高峰》提醒“台风来了,旅客早安排行程”。服务性交通报道,服务到了家。三是写文体。紧贴影视、赛事、演出,对亮点文体新闻加大评述性分析报道。文娱新闻43篇中,对影视节目、演出、画展等动态报道有35篇,占82%。体育新闻28篇中,赛事报道有24篇,占86%。可见为精彩的假日文体市场的服务意识很强,同时对上海演出市场的分析、对新片的评价、对电视新节目的预告、对英超、中超、亚冠、中网、大师赛的重要赛事的评述,对读者来说都是有看头的。
真情投入:让主流新闻生动活泼
作为主流媒体有它的主流新闻传播责任。节假日主流新闻更需用新颖、生动、感人的事实来传播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这类新闻不但要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更要抓住新闻事件中最能打动人的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