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景物描写方法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技巧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表 达 技 巧 4.结构技巧类 1.修辞手法类 2.表达方式类 3.表现手法类 1.修辞手法类 2.表达方式类 景物描写 指出下列名句中的描写方法: 1.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比喻 以动衬静 色彩渲染、动静结合 想象、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 俯仰、动静结合 总结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虚写 和实写 (二)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三)写景的层次感或视角的变化:远近、高低、俯仰等空间顺序 (四)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听、嗅、味、触 ( 视觉 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 色彩相间、明暗结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链接 高考试题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描写手法(点手法技巧)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请简要分析。 试题练一练: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 的特点是 描写。从 、 、 三个角度来写的。 侧面 听觉 视觉 触觉 高考试题分析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请简要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描写手法(点手法技巧)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述(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考点演练: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 太冲 表之 公实 野步 宋.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同“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问: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稀疏的钟声是听觉,花边流水是视觉。 (2)俯视和仰视相结合,鸟外是仰视,花边流水是俯视。 (3)虚实结合,由实的所听到的钟声联想到虚的看不见的灵隐寺,由实的所见的花边流水联想到书中的武陵源。 高考试题分析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请简要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描写手法(点手法技巧)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述(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③分析作用(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案: (1) 写景特色:色彩搭配,明暗对比,以乐景写哀情。 (2) 阐述: 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 “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 (3)作用:绿红写出了景物的浓艳明丽之特点。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凄楚。 高考试题分析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2)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描写手法(点手法技巧) ②结合诗句具体阐述(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③分析作用(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