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OGO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发展的利弊 1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 2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 3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 4 什么叫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是指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机构聚集,金融服务全面高效,金融信息传递通畅、灵敏,资金往来自由的资金集散地,汇集了为数众多的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积聚了大量的资金,具有一定的资金辐射和资金吸引功能,因而成为资金融通中心和资金集散地。 本质上,金融中心承担的是一种金融中介功能。当然,这种金融中介功能又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集中交易和清算场所,是“中介的中介”。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好处 首先,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 其次,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增加就业。设在上海的外国银行的员工必然肯定以中国人为主。 再次,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政府税收收入。 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涌入和流出,加大了本国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的弊端 发展国际金融中心能否成功存在一定风险,不成功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对比 国内学者李玉萍(2007)则认为:金融中心的产生则有三类截然不同的模式:自然渐进模式、政府推进模式以及综合模式。 形成模式 对比内容 市场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 目标任务 与经济发展相伴相随 带动经济与金融发展 作用发挥 被动式的发作用 主动、积极、目标明确 政策去向 自由度和开放度高 干预程度高 发展动力 自然形成的动力 人为产生的推动力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指导。 同时,“意见”所描绘的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 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 中心。 为什么会选择上海?而不是北京? 两者差不多的优势,如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庞大的金融机构等。 北京金融业的软肋,北京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至今甚至还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交易机构(如证交所、期交所和黄金交易所等),没有股票、期货、外汇等要素巾场,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总部大都设在上海。金融交易和金融要素市场的薄弱是北京金融业的软肋,是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的主要瓶颈。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 以牢固国内金融中心的定位,正向亚太金融中心的目标努力 金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金融人才渐成规模 金融市场初具规模 金融机构集聚态势良好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 经济规模及自由度亟需提升 城市竞争力与开放度有待增强 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亟需提高 金融市场体系有待健全 金融环境建设仍需完善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分析 经济规模及自由度亟需提升 2007年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或地区基本经济指标比较 2009年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地区)经济自由化程度比较 2009年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地区)经济自由化程度比较 城市竞争力与开放度有待增强 2008年纽约、伦敦、上海基础经济环境对比 2005年纽约、伦敦、上海城市开放度比较 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亟需提高 金融市场体系有待健全 2008年上海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债券市场的交易情况 金融环境建设仍需完善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劲选择 发展理念:确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事关国家全局的思想 发展模式:灵活运用两种模式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发展突破:着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 发展举措:科学布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思路 LOGO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