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学科意识 (恢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的学科意识 黄荣华 一、语文课程是“育人”的课程 1.每位教师都非常清楚“育人”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但行为上却指向“育分”。 2.语文课程当前大体上成为了“育分”的工具,只有少数教师还在坚持“育人”。 3.我个人认为,“育人”目标下的教育行为比“育分”目标下的教育行为更能得分。 二、语文课程以“语文的方式”“育人” 1.注重语文常识积累,筑就生命发展必需的厚实的文化基础(这是常识。但常识往往被忽视!今天强调这些,更有被目为“落后”、“保守”、“傻呆”的可能。) ●识字 ●识词 ●识句 ●识基本作家、作品的概貌 以上四点现在非常忽视,其后果早有人指出,但一直没有被(当道者)的重视。 ●识中国几种主要思想的渊源与流变(儒、道、释以及新文化运动) ●识外国(主要是西方)关于“人的发现”与中国“人学思想”的区别 以上两点被长期忽视,以至于说话、作文没有根:没有民族自信,也不懂得真正尊重他民族。 以上全部五点,构成了一个学生文化积累的五个主要方面。并且,这些不是几个专题的学习就可解决的问题,而是应当将它们全部化入一堂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中。(9年与12年) 只有学生的文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自我,理解所处的社会,理解世界。在这样的基础上去阅读,去写作,就可以达到他这个年龄段的高度。 怎样积累?我们有四条线索可寻:《论语》线索、“唐诗”(诗教)线索、“苏轼”线索、“人的发现”线索。当学生在这四条线索上有较厚的积累,就真的能理解中国话,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话。这样才能真的参与全球化进程。 2.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把握,养成用联系的、通达的眼光看取世界的习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几乎是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不治之症。其原因有很多,而在一种畸形的阅读理论支撑下炮制出来的以“一课一练”为代表的各种相类的试题,也包括高考试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毒素。) ●识得“文眼”(“诗眼”)。(“好雨知时节”之“好”、“鲨鱼的出现是必然的”之“必然性”) ●识得“文脉”。(《秋声赋》对“秋声”之源、之理的推求与心理感受) ●识得“文心”。(“文心”不仅指“主旨”、“立意”,还指作者匠心独运之处。) ★《声声慢》的两处叠词: 开篇十四字——不安情状、悲戚心理、悲凉基调——由形不安宁到形心冷清到心境悲戚——同义相叠,近义相递,悲音(低沉、压抑、沙哑、残破)相推; 下阕小收四字——形声实描、心境实描——愁苦相聚,悲戚凝结,如雨点滴落,点点郁闷,滴滴敲心,将一个想安妥身心又不得安妥身心的寡、老、弱、病的女词人的灰暗心情推进向一个昏暗的深渊。 ★ 《声声慢》的四个反问句:四个反问都在强化“难将息”,但又层层将词意推进—— 第一问强调悲戚不可摆脱,“酒”不可解“忧”,“暖”不可御“寒”; 第二问强调精神孤苦,国已破,家已亡,夫已死,生活了无趣,了无托,了无聊; 第三问强调度日如年之苦,既有白昼之苦,更有黑夜之痛——孤独的人更怕黑夜,白昼尚有光明相随,黑夜只有层层的黑暗摧残了; 第四问强调“愁”之多,“愁”之深,“愁”之不胜说!前三问虽是一层层递增“愁”意,但“愁”意尚可叙可说,最后一问以“愁”不可胜说来总说“愁”之多、之深,即使如词人这般会说也不可胜说,可见“愁”之多、之深、之重。 ★ 《声声慢》色调的整体设置: 黄昏时候,在一个昏暗无明的房间,一个愁容满脸、病容满脸的老妪,孤孤独独地摸摸索索,恓恓惶惶,再加上瘦弱萎顿的黄花、暗绿滴雨的梧桐、低回惊心的雁声的衬托,一切都笼罩在灰色中。这种灰色,没有任何鲜明性、强烈性,有光线但昏暗,有声音但幽寂,有生命但无活力。在这种灰色中,李清照成了灰色,但又反抗着这灰色。这就是李清照的坚忍与坚韧。在灰色中,李清照寂寞、冷落、孤独、悲哀、疲软、失望、凄凉、伤感、烦闷、散漫、无抓无挠、无着无落、无依无聊、无可奈何…… 识得“文眼”(“诗眼”)、识得“文脉” 、识得“文心”,构成了文章欣赏的主要方面。 教师若能将各种知识穿插其中,并适当提示,学生将既掌握了欣赏文章所用的知识,同时也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文章阅读方面的考试要求。 3.注重体验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实现语文学科的化育功能。 古人认识到了文章是作者生命的化入,因此,将文章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于是用“眼”、“脉”、“心”、“脑”、“肌理”、“骨胳”、“生气”、“气脉”、“血肉”等等来表达文章的不同方面。 今天我们仅将文章看作“有组织的文字”(《辞海》六版都是这样定义文章),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篇,这只是从外在的形式构成将文章看成是一堆死的文字。这是对文章的误解。 生命体验四个层次: 情感体验(整体感知) 思想碰撞(理性思考) 文化认同(文化自觉) 审美愉悦(诗意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