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工程论文
日本在我国东北钻探石油始末(下)
	      宫 柯
      日本人钻探了十年日本想要得到石油想得都发疯了,看到了中国扎赉诺尔的油苗,他们像红了眼的饿狼张口咬住不放。
      数千年来,天苍苍野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牧歌悠扬,直到1895年来了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考察队才打破了亘古的沉寂。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扎赉诺尔煤矿的矿坑越挖越大,越采越深,有人不断在乌黑发亮的煤炭中发现像煤又不是煤的伴生物,当时掌握矿权的苏联人没有当回事,满铁地质调查所的日本人却欣喜若狂。由于扎赉诺尔煤矿当时不在日本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满铁必须征得苏联铁路当局的同意才能前去钻探。日本人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苏联人的认可不得而知,资源调查队进入了扎赉诺尔矿区却有明晰的记载。
      1930年,日本人携带的浅井钻机矗立在扎赉诺尔露天矿坑西侧的边缘,以寻找石油为目的钻探开始就绪。踌躇满志的新带国太郎布下了4处井位,最浅的一口钻至153.53米,最深一口钻到215米,取出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布钻在孤山(亦称外山)的第2号探井中首先钻遇了硬化的沥青。新带国太郎就此撰写了地质调查报告,他认为海拉尔盆地是最有希望发现石油的有利地区。
      1932年,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9·18”事变,武力占领全东北并胁迫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政府。这时候的日本不再把苏联放在眼里,满铁地质调查所再次派出上床国夫、远藤隆次两名地质学者到海拉尔盆地展开了更大范围的石油地质调查。这两个人从扎赉诺尔的小孤山到达赉湖边,沿着伊敏河两岸对海拉尔盆地南部做了油苗踏查,发现裸露的粗面岩及玄武岩中存在沥青,布钻了一口720米深的探孔,也未钻遇石油。
      海拉尔盆地生成石油的踪迹若隐若现,令人日本的地质学者欲罢不能。1935年,伪满洲国政府出资65万日元,满铁株式会社出资85万日元,计划打14口上千米深的探井放手一搏。首先开钻的两口探井,1936年分别钻达了1114米,由于遇到了坚硬的地层两个月没有进尺,再也钻进不下去了而终止。这次钻探依然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泄气,认为没有选对地方,决定重新确定井位再做深层钻探。
      1937年,日本地质学者吉姆笠仓、牛丸吉田等人来到满洲里,他们换了个方向在海拉尔盆地的东部边缘进行油苗踏查,感到呼伦湖畔一带有希望,决定进行坑探和钻探,布钻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结果发现的还是沥青,并不是想要找的石油。
      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迫于日本军方的压力,满铁下属的满洲石油株式会社下了狠心,调来一台R式旋转钻机,耗费了一年的时间,钻成了一口2000米的探井。
      这次日本人有了新发现,不但钻遇了沥青还见到了少许黏稠而不能流动的重质石油。但评价的结果是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令他们大失所望。
      钻探接连受挫的日本人不肯善罢甘休,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继续进行普查,史料中记载:从1938年到1942年,日本人在呼伦湖西岸做了两次小区块的重力勘探。资料显示,海拉尔盆地的地质复杂远远超出日本地质学者的想象,发现石油的几率实在是太渺茫。
      日本人在海拉尔盆地断断续续钻探了12年,累计钻深浅探井多达60口,只见沥青不见油流,江郎才尽再也折腾不起了,于1942年沮丧收场,停止了对海拉尔盆地的勘探。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北出现的油苗似乎也在有意捉弄日本人。当海拉尔盆地钻遇到沥青的时候,1500多公里外的阜新盆地传来让日本人兴奋的消息。1934年在露天煤矿的煤层中发现了“黏性油状物”,燃起了日伪当局南下勘探石油的希望。满铁地质调查所和军方的国防资源调查小组立即派人员前去核实情况,结果证明真的是石油。
      日本以为这是天照大神赐予皇军圣战的吉兆,决定在阜新盆地展开石油钻探。1936年5月8日,布钻在阜新县政府院内的第一口浅探井完钻,于深53米处的页岩层中首次见到沥青,86米处再见出现沥青,153米深的角砾岩地层渗出了黑黝黝黏糊糊的石油。日本人大喜过望,感到日思夜想的油藏就在附近掩藏,决定在出现油状物的土呼鲁煤层开掘水平巷道,直接查看含油煤层的走向和分布。根据日本地质人员的判断,1936年11月在土呼鲁矿区竖起钻机,钻成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果然有了更大的收获,在614~655米的地层中出现油气显示,取到了70升油样;加深钻进到700~780米层段再次渗出石油,取到了60升油样。
      日本人陡然来了精神,乐观地认为阜新盆地蕴藏的石油具有投资开发的经济价值,遂之成立了满洲石油株式会社,拟定了10年的实施计划,将阜新盆地划分成6个区域,进行钻探和开采。但是日本人笑得太早了,他们高估了阜新盆地的产油能力,规划钻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扩展新品类+智能化,未来在中国的“两条腿”——访博西家用电器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盖尔克.doc
 - 招录体制下设置环境保护法学课程的探讨-环境生态论文.doc
 - 拥抱互联网,迎接新变革——记第三届中国家电产业渠道商大会.doc
 - 挑战智能之梦——访博西家用电器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技术部总监徐成茂博士.doc
 - 探析云梯消防车稳定性国内外标准之差异.doc
 - 探析入海河口水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环境生态论文.doc
 - 推行我国货运车辆车型标准化,箭在弦上.doc
 - 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环境生态论文.doc
 - 提升智能战略高度,把握家电产业的明天——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doc
 - 提高公路档案利用率的方法探究.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