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习语中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摘 要: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文化差异是习语翻译中的最大的困难。本文从翻译技巧方面,对如何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技巧
1.引言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界定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可见文化包罗万象,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可见它们密不可分。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广义上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及俗语等。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强烈的语言感。习语常引申出比字面意义更为深刻的涵义,具有生动的比喻,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一定民族的现实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宗教信仰等不同,英汉习语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每条习语都是某个民族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这种“超语言信息差异”常常会产生习语的“不可译”现象。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进行习语翻译时,除了要忠实地表达习语的原意外,还应尽可能保持习语的比喻义、联想效果及其文化特点。正如翻译家Lambert所说的,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不如把它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更确切地说,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与原文在源语言文化中有同样的功能,因此习语中的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对英汉习语作一文化对比,并对翻译技巧作些探索。
2.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活环境的差异
社会文化孕育于一定的生活环境,生活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里的人们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由于英国四面环海,航海运输业就成为它们重要的生产方式,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与航海及海中之鱼的习语。如:put/stick one’s oars in(多管闲事),a loose fish(放荡之人)等。而汉民族生活在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中国古代社会向来强调“以农为本”,农业的发展使得汉语中出现不少与农业有关的习语,如:“拔苗助长”、“瓜熟蒂落”等。
2.2风俗习惯的差异
英汉习语差异是多方面的,这些习语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定势,使人们对相同的事物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的态度,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因此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眼看人低”、“猪狗不如”、“狗改不了吃屎”等。但在西方英语国家里,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此与狗有关的习语都是褒义的。如:be top dog(居于首位),help a lame dog over a slite(仗义勇为)。
2.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与发展,其差异表现在民族崇尚、禁忌等方面,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宗教文化的影响,影响英语的主要是基督教文化。源于《圣经》的典故演变为习语,并融入英语词汇的例子比比皆是。如:one’s real enemy is the old Adam(人的真正的敌人是本性之恶);in sackcloth and ashes(处在悲痛中:在忏悔中),出自《圣经》,直译为“披麻蒙衣”,按以色列人的习俗,他们在表示哀悼或忏悔时,往往身穿麻衣,头撒灰尘。而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是佛教和道教文化,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有不少习语与“佛”都有关系,如:“现身说法”、“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等。
2.4历史典故的差异
一部分英汉习语出自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这些习语结构简单,寓意深刻,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中国文化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出自神话传说,“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源于寓言故事,这些习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此成语出自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比利时滑铁卢地区的著名战役,史称“滑铁卢之战”,这次战役使拿破仑遭到了惨败,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涯。
3.英语习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