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隆平和他杂交水稻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5月8日,刚从美国归来的袁隆平院士,像往常一样,走进了试验田。
黝黑的面庞依旧,坚定的步伐依旧,“袁氏发型”依旧。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作息。试验田是他生活的一个重心,因为那里种着他心爱的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困难面前,都始终坚守目标,锲而不舍进行科学探索;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都贡献出了非凡的经验、智慧与学术思想。在他的引领下,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人类拥有了驱逐饥饿新的希望。
77岁的袁隆平,壮心不已。
使命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新的起点期待新的奇迹
2005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初九。
8月的长沙,天气炎热,空气里一丝凉风都没有。可袁隆平却觉得这天热得畅快,热得舒坦。因为这一天是袁隆平75岁的生日,也因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将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
这一天,温家宝总理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看过试验田里穗大叶壮、谷粒硕大的超级稻,听过袁隆平的汇报,温家宝总理说,袁老师研究发明的超级稻有重大科学价值,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累计增产粮食4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人养活自己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农业要靠政策,靠投入,归根结底要靠科学技术。
总理的评价,让袁隆平如沐春风;总理的嘱托,让袁隆平深感振奋。
这一年,袁隆平向世人宣布了第三期超级稻目标:在2010年,亩产要达到900公斤;同时要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袁隆平设想,在2010年将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到1500万公顷,按照每公顷增产2吨粮食计算,就能多产3000万吨粮食,多养活1亿多人。这一年,距离他与杂交水稻携手之始已有45年。45年,弹指一挥间。袁隆平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追求没变;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没变;他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没变。此前一年,超级稻二期目标提前实现,超过800公斤的亩产,让中国的??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这一领先的纪录已经保持了30年。让杂交水稻的潜力充分进发,让人民不仅吃饱还要吃好,面向未来,使命仍然在肩。
本色
科学研究的本色是创新,科学家的使命在于探索未知,他们真正的快乐也采源于此
科学家的使命在于探索未知。从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天起,创新就已经深深烙入袁隆平的人生信条里。地里的杂交水稻绿了又黄,农民的谷仓里装满丰收的稻谷,寓言着他丰厚的创造力。1960年,当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饿威胁时,“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理论禁区。当年,一株“鹤立鸡群”的高产异型稻株,吸引了袁隆平的眼光;第二年在它的后代身上,优势完全退化分离,难道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能不能育成人工杂交稻?袁隆平的智慧火花在那一刻点燃。
多年后,他的弟子说,“袁老师绝不是第一个见到异型稻株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找到其本质规律的人。也正因为他敢于打破常规,才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创新是科研的本色,但在关键时刻对于研究路线的重大决策更能显示大师应有的本色。功底深厚,高瞻远瞩,决断果敢,在众多农业科学家眼中,袁隆平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战略之魂”。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节点,几乎每一次都能找到他的影子。
1987年,距离杂交水稻首次大面积推广已过去10年。袁隆平又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设想中,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式必须由繁到简,未来要从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这个后来被世界农业科技界誉之为“袁隆平思路”的卓越构想,把科学探索推向了又一个全新的境界。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想要超越自我,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当袁隆平提出要选育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时,就连跟随他多年的助手们,都怀疑“这怎么可能?”
“要是能够轻易做到,我把你们叫来做什么?”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一向笑容可掬的袁隆平拉长了脸。他认为,尽管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没能在“超级稻”上取得突破,但“别人没做到的,不等于我们不能做。我不愿停留在原有成绩上,要出新成果。”袁隆平告诫助手们:“搞科研,要有一种在国际上争先的精神。就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人家后头。”他要的就是抢占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制高点。
袁隆平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新世纪的第一年,超级稻首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顺利实现。
奋斗
他喜欢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他以这种方式告诉世人,“探索科学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不管怎么难,科学工作者都要义无反顾走下去……”
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