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辽西京农业发展与辽朝民族融合关系
试论辽西京农业的发展与辽朝民族融合的关系
契丹很早就有了农耕的历史,《辽史》记载:“初,皇祖匀德实为大迭烈府夷离,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仲父述澜为于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1]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帝国之后,亦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太祖平诸弟之乱,弭兵轻赋,专意于农。尝以户口滋繁,纠辖疏远,分北大浓兀为二部,程以树艺,诸部效之”。[2]太宗更是将农业视为军国要务的重中之重,会同八年(公元946年),问军国要务,左右对曰:“军国之务,爱民为本。民富则兵足,兵足则国强。”[3]上深然之。是年,诏徵诸道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4]待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辽的历代统治者更视农业为国之第一要务。
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在当地的统治,增加了赋税,大力发展农业,更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1)命诸道教民种树,种植桑麻,开垦圹田或募民耕种荒地;(2)贷给贫苦农民耕牛、种子、农具和粮食,减免租赋;(3)禁止富室放高利贷盘剥农民;(4)禁止各军官非时放牧妨农;(5)灾荒时给予补救、免租,赈济及设置义仓备荒;[5](6)通括户口。《辽史》记载了很多,如:《辽史》卷七十七《耶律挞烈传》载:“会同间,为边部令稳。应历初,升南院大王,均赋役,劝耕稼,部人化之,户口丰殖。”《辽史》卷一十三《圣宗纪四》载:“统和十三年六月丁丑,诏减前岁括田租赋。”《辽史》卷五十九《食货志上》载:“道宗初年,西北雨谷三十里,春州斗粟六钱。时西蕃多叛,上欲为守御计,命耶律唐古督耕稼以给西军。唐古率众田胪河侧,岁登上熟。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粟数十万斛,每斗不过数钱。以马人望前为南京度支判官,公私兼裕,检括户口……”等等。这样既巩固了契丹族统治,又增加了帝国的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辽西京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即盆地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农业发展。加之统治者的鼓励政策和当地人民的勤劳,西京的农业经济在有辽一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西京地区地处与宋朝和西夏的交界处,经常会有战争,有诗云:“父子尽从蛇???殁,弟兄空望雁门悲。”[6]战争会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所以人民对战争的恐惧心理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逃逸,耕地自然也会荒废,帝国的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恢复生产力,经常会制定一些鼓励的措施,如:“乾亨四年(公元982年),契丹以山后诸州给兵,民力凋敝,田谷多躏于兵,乃诏复今年租。又敕:诸州有逃户在庄田,许番汉人承佃,供给租税。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还一半;十五周年内,三分之一分。诈认者罪之。”[7]从这条史料中还可以看出,为了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已经开始鼓励“番”人转为农业人口了,这里的“番”人应该包括了契丹、沙陀、党项等西京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而且在西京的辽墓中出现了铁农具,如在山西省天镇县夏家沟地出土文物中,有不少辽代的铁器,如铡刀、车辖、羊毛剪、车穿(直径8寸、5寸各一个),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馆内,足见辽时铁器已经普遍用于农业、畜牧业和运输业了。[8]同时也可以说明西京地区的“番”人已经开始转变生产方式,意味着这些民族的人口开始了自己的封建化进程,是民族融合在生产领域的重要体现。
另外,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和发展还经常遭遇天灾或者人祸,辽统治者为稳定统治,收拢人心,采取减免租赋等措施,以鼓励农业生产,例如:“统和十年(公元992年)二月壬午,免云州租赋。……辛卯,给复云州流民。……五月癸巳,朔州流民给复三年。……八月癸亥,观稼,仍遣使分阅苗稼。”[9]“寿隆元年春正月乙卯,振奉圣州贫民。二年春正月辛酉,市牛给乌古、敌烈、隈乌古部贫民。……六年二月癸丑,出绢赐五院贫民。”[10]此外,还选拔负责任的官员出任当地的官员,稳定人心,发展生产。重熙十五年,杨佶“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境内亢旱,苗稼将槁。视事之夕,雨泽沾足。百姓歌曰:‘何以苏我?上天降雨。谁其抚我?杨公为主。’漯阳水失故道,岁为民害,乃以己俸创长挢,人不病涉。及被召,郡民攀辕泣送”。[11]兴宗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御清凉殿宴劳之。
在自身无法解决发展的问题之时,帝国的统治者们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将危机转嫁,让宋帝国为其输送血液。《老学庵笔记》载:“辽人刘六符,所谓刘燕公者,建议于其国,谓:‘燕蓟云朔,本皆中国也,不乐属我。非有以大收其心,必不能久。’虏主宗真问曰:‘如何可收其心?’曰:‘敛于民者十减其四五,则民惟恐不为北朝人矣。’虏主曰:‘如国用何?’曰:‘臣愿使南朝,求割关南地,而增戌阅兵以胁之。南朝重于割地,必求增岁币,我?不得已受之。俟得币,则以其数对减民赋可也。’宗真大以为然,卒用其策得增币……及洪基嗣立,六符为相,复请元议……遂尽用银、绢二十万之数,减燕云租赋。”[12]既减轻了自己的境内人民的负担,又起到了收获人心、发展农业的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