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方的巴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方的巴黎

东方的巴黎--布加勒斯特 作者:小草 ?   人口200多万的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从欧陆北缘的德国首都柏林到欧陆南缘的希腊首都雅典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堪称最大的都市。相传,它发源于一个由牧羊人建在维拉西亚森林中的定居点,凭着几个世纪来人们的辛勤经营——同时不断克服着一次又一次来自奥地利、土耳其、俄国的外侵乃至地震灾害,到了19世纪,布加勒斯特城以它不同凡响的美丽以及商业上的繁荣,在欧洲大陆赢得了“东方的巴黎”的美誉。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疑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但对城市的直接破坏却并不大。遗憾的是,未被战火洗劫的“东方的巴黎”却遭到了40年革命风暴的扫荡。齐奥塞斯库雄心勃勃的一通破旧立新,留下的是一场文化遗迹的浩劫。1989年政治巨变随即带来了国家经济的动荡、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浮动。当年“东方的巴黎”的风姿风采就在50年来政治风云的左翻右转当中一天天被钢筋水泥、残墙断壁和滚滚飞尘所掩埋。   今天的布加勒斯特,恐怕该说是个被重创破了相的城市。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成片成片灰色水泥建筑楼群,加上“新”时代带来的一些摩登得不够级别的奇怪建筑,混和着混乱的车流与遍地的垃圾,跟那些残破的老建筑不相协调地搀杂在一起。但是,也许因为我没亲眼目睹过“小巴黎”过去的风韵吧,我眼中的布加勒斯特仍有触目皆是的百年旧迹。如果用一双有心的眼细细打量它,你仍能从那片残败当中追索到它当年迷倒众邻的美丽。?   布加勒斯特的美在我眼中离不开三方面的成因:成片成片的浓荫绿树、石条拼成的街道路面,以及独具东方(拜占庭)特色的房屋建筑。   在我所到过的几个国际大都市里,布加勒斯特该说是最绿的一个。巴黎有不少林荫大道,可它还是比不上布加勒斯特;伦敦倒是有大片的绿地,但那只限在公园里,街道两旁可是不种树的;罗马市区也没见怎么多的树;东京、香港这类地方根本就不用提了,纯粹就是绿色的沙漠、高楼的树林。布加勒斯特则是一座处处见得到树的城市。即便是在市中心的主要大街和交通干道上,道旁都有树。而一旦跨出市中心,道路两旁林荫连绵树林成片,有些房屋就坐落在绿林深处。那么多的树,好像这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一个建在山坡树林子里的繁华大乡村。   我是10月份来到布加勒斯特的,没有赶上这里的春天和夏天,却看到了它美丽的金秋,是名副其实的“金秋”。随着一阵一阵的秋风,树上的叶子开始一点一点变黄。那黄色由浅而深由淡而浓由暗而亮,然后突然之间它们就像被什么人点了金似的一下子辉煌灿烂起来,满树晃动起了大片小片亮眼的金叶子。那金叶树于是成行成列、一片连着一片、一鼓作气地把全城的金色烽火烧向极致。那几天的布加勒斯特城可不得了,到处金光耀眼,不光树上是金的,树下也是金的,满地都是金黄色的落叶。大风一吹,好家伙,就见金片子满天乱飞满地乱滚,大团大团金蝴蝶似的蜂拥着,那叫气派!   而与这些美丽的浓荫金焰交相辉映的,先就是布加勒斯特城里那一条条大大小小用石条铺成的路了。   本来,在当年的欧洲(以我个人的历史知识而言)拿截成块儿的石头铺路是很普通普遍的——当时的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使然,罗马尼亚并不比别的国家特殊。但让我觉得特别的,一来是布加勒斯特城里如今居然还保有那么多的石条路;二来是这些石条路之宽阔;再者,就是这些路在铺设上的精致与美丽。 ??   石条路,不管在当年是多么平凡普通,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风尘而仍然健在,就已经具有了一份不凡的价值——成了此地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化身。走在这种路上,你会有一种与走在柏油路上完全不同的感受。正好像某一天你忽然翻开了旧日的破箱子,面对那一件件受了潮、褪了色、式样“古怪”却又一直都没舍得扔的陈年衣物一样。那一刻,你心头的感受当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你过去了的那段生命的见证。   遗憾的是,诸如此类的见证今天正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消失。比如在伦敦,你就基本看不见石头铺的老路了。即便像剑桥这么有名的知识名城,如今石条路也所剩无几。巴黎的情况似乎不比剑桥强多少。罗马,是我到过的城市当中最具“遗迹感”的,石头铺的路很多,不过全限在小街小巷和小型广场上,而且石块都比较粗大,至于车辆繁忙的大马路可全都是光滑的柏油大道了。   布加勒斯特的石头路之所以令我感动,除了它的“存活”之多外,更因为它的出人意料之宽和铺设上的精致。真的,这儿的路全是拿小块小块的石条按照一定的图案十分讲究地拼出来的。在我眼里那就是石头铺就的地毯,它孔雀开屏般美丽地铺展开来,是多少人工一寸一寸地拿手“织”出来的。如此纯手工的宽大石质地毯,在今天这么紧张繁忙的交通状况下居然还没被现代化的柏油大道所代替,这可真让我觉得既庆幸又纳闷儿,同时也为它们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不过,布加勒斯特城的老建筑,才真正是“东方的巴黎”之精华所在。   从伦敦来到布加勒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