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docVIP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作者: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单位:贵阳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贵阳医学院 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实验中心, 贵州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 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 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IL-2、IFN-gamma;、IL-4、IL-5、 IL-6、 IL-10的含量。结果: 1.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 IFN-gamma;、 IL-2、IL-5、 IL-6、 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lt;0.05)。 【关键词】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   (1)在初次感染阶段, 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 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 448.46plusmn;13 314.1)ng/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 于 48 h达到高峰(135.125plusmn;46.75)ng/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plusmn;44.639)ng/L后逐渐下降。 (2)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gamma;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 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 294.668plusmn;349.038)ng/L,IFN-gamma;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其水平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 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 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家荣,牟萍,仝铁,等.蒲薏颗粒对小鼠肾包膜下植入人食管癌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J].陕西中医,2007(12):1693-1697.p  [2]尹家荣,任光友,张贵林.蒲薏颗粒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作用的研究 [J].新中医,2007(10):103-104.p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0-113.p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234.p  [5]刘同祥,王红林,尚保昌.阿胶益寿颗粒的毒理学研究[J].广东药学,2004(1):38-40.p  [6]纳冬荃,周映华,熊亚隆.消内异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3.p  [7]黄爱平,李万平,顾立,等.护肝解毒冲剂毒理学实验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6):493-496.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p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