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蛇身形象生态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首蛇身形象生态意义

人首蛇身形象的生态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人首蛇身形象,从生态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生态观。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有的和谐关系,进而肯定了人首蛇身形象对我们今天改善生态环境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人首蛇身形象;生态意义;开拓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34-02    翻开人类的历史,蛇崇拜、蛇图腾似乎是如此的多,无论是古代克里特人奉蛇为地母,还是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巨蛇驮地的神话,甚而如印度人带着蛇挨户走访,以求蛇佑,都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展现了人类与蛇密不可分的水乳关系。然而,最能体现人类与蛇生生相依关系的,恐怕当数中国的羲皇了。在史料记载中,“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汉代的石刻画像中,常有人首蛇身之形象,腰身上作人形,穿袍戴冠,腰身以下则是蛇躯,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在一起,两人的脸或正向、或??向,男的手里拿了曲尺,女的手里拿着圆规;或男的手捧太阳,女的手捧月亮[1]。这一形象,把人与蛇不可或分,浑然一体的关系,非常直观、简朴的体现了出来。它似乎在向后世的子孙们昭示,人与万物在本质上应该相亲才能相生,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人与万物的一种平衡、和谐,才能有助于人类的稳健发展。    尽管我们的祖先在塑造这一形象的当初,或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生态观念。但当社会发展到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发现,人首蛇身形便象有意无意的告诉我们这一个真理。    在我国古人看来,除人之外的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形形色色,纷繁多样的自然现象,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天”。从羲皇人首蛇躯的形象看,天与人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天人之间本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是一种从本质到形式,从内在到外象的默契,这就是天文与人文,天与人的合一。可以这样说,人首蛇身是将形象和心灵结合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世界,这一世界的接合点应该是生――既有自然万物的生,又有人类自身的生,也有自然与人类的相亲相生。作为一种生态体系的象征,人首蛇身形象告诉我们:天,地、人都要通过自身的繁衍来达到共同的平衡、和谐,同时,它也很巧妙地告诉我们,人是一男一女要繁殖,万物一阴一阳要繁殖,人与万物是在同一生态体系中平衡、和谐地生育、繁殖和发展,天与人在生的接合上所遵循的同一个规律,无论是人的生还是宇宙万物的生,都是一个按照各自独特的运作方式生存,但都符合着宇宙规律的生态系统。    从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出发,在华夏民族的演绎历史上,神龙、夏后及夸父,禹强、雨师妾、贰负、肥遗,琴虫、大人、载天、延淮等中国的其他神祗,无一不是或“人首蛇身”,或“蛇身”,或“双手操蛇”,或被蛇“环” 蛇“绕”[2],诸种表现形式,鲜有例外地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天生相伴的,人不可游离于“天”之外,独立地生存,按照自己的需求,别具一格地创造一个只有人类自身的生态世界。人类是自然万物中不可分离的一分子,一个生物链,当人类的生活方式符合“天”之生态时,人才算是获取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而当我们的先民们迈过了漫长的历史门槛,把生的意义从简单的初级的形象上延伸到一个新的历史空间的时候,先民们开始把人与天从外在形象上分离出来,但从内在本质上却更贴近、更融合、更依赖“天”了。也就是说,表层的远离标志着实质的更近。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了禹母吃薏生禹、禹化为熊而生启的薏仁图腾,简逖吞玄鸟卵而生契的玄鸟图腾,姜源履大人迹生后稷的熊图腾。而在《诗经?鹊巢》中,“维鹊维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以鹊图腾和以鸠图腾的两个氏族的婚姻,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交付和寄托于自然的时候,先民们似乎认识到生态对自身安危的重要性,也于是,自然生态的兴衰、荣辱牵涉到先民的生死存亡。“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要断子绝孙了,我们的命运就要看桑树能否抽出嫩枝)时,先民们的焦虑、忧郁、恐怖和不安,是何等的活灵活现(否卦九五爻辞),“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枯干的杨树,从根上长出嫩枝来,这是老头子要小媳妇的先兆),这一现象又使那个老头是何等的高兴、快乐和喜悦,(大过九二爻)。在这里,天与人表面上分离了,但其实质上是联系更紧了,明分暗合,表分里合,成为羲皇人首蛇身生态延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3]。    如果说,人首蛇身形象和对植物、动物的直观图腾,是先民们质朴生态共存观的具体和感性体现的话,那么,随着先民们的逐渐成熟,先民们对生态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先秦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主动的服务于人,人应该理所当然的接受万物生态的馈赠和奉献,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和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突出了人与生态关系中的不对等性。而在先秦道家则以为:人应该主动地走近自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