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贺琼狱中托人带出纸条写了什么
                    贺琼狱中托人带出的纸条写了什么
    贺琼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十分英勇的革命烈士。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王家坪乡一个富裕人家的贺琼,自幼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少小离家求学追求真理,成年后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不料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被其侄子出卖而被捕。贺琼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曾托人从狱中暗地里带出了一张纸条,表达了自己的意志和对革命的信念。 
  贺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是如何投身革命的?其侄子又为何要出卖她?她从狱中托人带出的纸条到底写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 
   
  少小离家寻求真理 
   
  贺琼的家境较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其父亲去世较早,母亲明氏只有贺琼这个独生女儿。明氏是一位开明贤达之人,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就以顽强的意志撑着这个家。整个家庭当时并不只有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贺琼的叔伯兄嫂及侄儿贺俊奎与她们一起生活,贺俊奎当时已过寄给了明氏,明氏是这个家庭的主要当家之人。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贺琼长大后有所作为,明氏还专门请了一位饱读诗文的老秀才做贺琼的私塾先生。在家开设私塾后,明氏还特意从附近邻舍招收了几个小孩伴读。贺琼从小聪慧过人,加之私塾先生的指教,她对旧体诗文能过目成诵,并写出了不少新体诗佳句,常常得到私塾先生的好评。1930年底,贺琼在与母亲谈话中透露了自己想外出洪江求学的想法。母亲明氏就托人送女儿到会同县立第二小学(校址设在洪江丫岔田)读高小。该校校长胡难是会同广坪人,也是新潮派人士,思想比较进步,对贺琼这位老乡甚是关怀并重点培养。 
  1933年,18岁的贺琼高小毕业,母亲明氏就托付校长胡难,要其带贺琼去省城长沙考学。胡难带着贺琼步行到隆回桃花坪,然后才搭汽车抵省城。到了长沙后,贺琼考入长沙明宪女子中学。 
  其时的长沙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推动下,风起云涌,抗日呼声在校园里击浪相传,长沙城还成立了湖南学生抗敌后援会。贺琼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洪流,将家中寄给她的生活费节俭下来捐给了抗敌后援会,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表达自己抗战的心声,贺琼奋笔书写了“作客他乡年复年,有谁抚慰有谁怜,何时痛饮黄龙酒,变我山河百度新”的诗句,此诗句表明了她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随后不久,贺琼加入湖南学生抗日救国会。 
  1937年底,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号召全省已受集中军训的学生及部分老师回乡参加各县的民众训练工作,作好打击侵略者,抵御外侮的准备。这样,贺琼所在学校的同学们都纷纷离校回家乡投身民训队的工作。 
   
  投身抗战立志救国 
   
  1938年初,贺琼经会同民训总队安排到洪江参加抗日民训工作,一起工作的还有陈兴、文振亚、周汝聪等7人。在民训工作中,贺琼负责妇女工作。为使妇女改变思想观念,她积极上门做女同胞的思想工作,发动她们投身抗日运动。在贺琼的鼓动下,当时就有300多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洪江女子工读团”。“工读团”的主要任务是为前方抗日军人和后方流亡同胞做好后勤工作。在这次民训活动中,贺琼最大的收获就是联系上了洪江地下党组织。 
   
  1938年7月,民训队撤离洪江,但贺琼仍留在洪江,与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继续做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同年11月,贺琼经中共湘西工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时,原驻洪江的国民党军三七o团已经开赴前线,中共洪江支部江仁杰、杨继兴、朱泽生、贺琼、向泽元等人看到《洪江晚报》无部队经费的支持难以为继时,就接办了《洪江晚报》。他们将报社的地址由小对河迁至湘乡会馆,对报社工作人员作了调整,江仁杰自任总编辑,杨继兴、朱泽生、向泽元等任编辑,胡少白为外勤记者,贺琼、周汝聪等为特约撰稿人。报社聘请了原编辑部一些进步人士,目的是想利用报纸的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当时办报的经费来源困难,大家节衣缩食,拿出自己的薪水资助。尤其是贺琼更是多次慷慨解囊,积极筹资。她还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捐资办报,并以曼石、金缨、卞石、京林等笔名发表抗日救亡、抨击国民党当局假抗日真反共的文章,全力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由于中共组织的抗日活动步步深入,国民党反动当局害怕这股力量的崛起,就想方设法压制人民的抗日呼声,对地下党及抗日积极分子施行镇压。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的活动又从公开逐渐转入隐蔽。迫于形势的压力,部分党员相继转移离开了洪江,此时的贺琼也离开洪江前往长沙。 
  1938年12月,贺琼在长沙参加了“湖南女兵团”战地服务队,奔赴浙江抗日前线抢救护理伤病将士。在前线时,战地服务队还协助难民收容所救济难民,为支援前线搬运物资,为前线换防下来休整的部队慰问演出。直到1939年秋,贺琼才从前线回到洪江。 
  刚回洪江不久,党组织就要尚留洪江的党员贺琼、朱泽生等4位同志尽快转移,因为国民党特务已对他们进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