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应用.docVIP

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内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可能性与必要性出发,将人机工程学理念引入内部控制领域,并就如何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内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内部控制 应用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系统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失败率较高、成功经验难以移植等。以往的相关文献从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而鲜有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如能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技术和方法,借鉴一系列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科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Ergonomics一词是在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来源于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是随着人类关注到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关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命名,各国有所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欧洲称作Ergonomics(人机学),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学)或HumanFactorsEngineering(人类因素工程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我国曾译为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学等。1961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IEA),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机工程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IEA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但是,直到80年代以后,我国才开始进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的总趋势还是侧重于应用。其应用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可概括为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示例如(表1)所示。      二、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领域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一)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可能性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系统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失败率较高、成功经验难以移植等。以往的相关文献从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而鲜有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如能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技术和方法,借鉴一系列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内部控制的本质问题就是回答为谁控制、为什么控制、控制什么、如何控制的问题。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为委托人(这里是层层委托,因而将其总称为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或委托人)而控制,为追求企业效率(效率),进行利益协调(公平)而控制,核心是对权力的限制,而权力是个人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权,因而控制的还是人(由于是层层受托,因而将其总称为代理人或受托人),通过一种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进行控制。美国COSO报告指出,企业内部控制依靠牵制和制衡――包括职责的分离。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委托人选择机制,而不是使用一个给定的机制,这是机制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委托人在设计一个博弈规则(包括代理人的行动空间),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但委托人会面临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前者指的是,如果要一个理性的代理人有任何兴趣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从而参与博弈)的话,代理人在该机制下得到的期望效用必须不小于他在不接受这个机制时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后者指的是,给定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的情况下,代理人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行动。显然,只有当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选择其他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时,代理人才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满足参与约束的机制称为可行机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机制称为可实施机制。如果一个机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这个机制是可行的可实施机制。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可行的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